2025-07-24 14:45
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电动自行车相关标准政策”新闻发布会,介绍新版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及近日发布的《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有关情况。记者获悉,新国标修改完善近200个重要指标条目,在生产环节将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在销售环节,实施时间为今年12月1日。
眼下,距离9月1日在生产端实施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仅剩1个月左右,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标准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将在多个环节同步推进。在生产环节,企业需要按照新标准要求进行研发和车型设计,对配套的原材料、零部件进行相应调整,部分企业还需要进行生产线的改造升级。在检测认证环节,指定机构要按照新标准要求设计新的检测认证流程、购置设备、申请CMA资质(即检验检测机构认定资质)、更新实施细则等。
新国标在销售环节的实施时间为今年12月1日,这意味着,所有旧标准车辆最晚可售卖至11月30日。何亚琼介绍,在流通销售环节,企业需要建立新的营销体系、定价策略,并做好与以旧换新政策的有效衔接。在登记上牌环节,也要做出合理安排,通过规范办理登记,与新标准实施同步推进。
此次实施的新国标将带来哪些积极变化?相比旧标准,何亚琼介绍,由工信部牵头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修改完善了近200个重要指标条目。其中,在降低火灾事故隐患和危害方面,通过优化电动自行车防火阻燃技术指标,塑料重量占比限制在整车重量的5.5%以下,能够起到延缓火灾蔓延速度、降低燃烧强度以及减少火灾发生时有毒气体释放量的效果。在减少交通事故风险方面,通过严格限制电动机最高转速等关键参数,确保车辆无法超速行驶,同时增加低速运行时转矩限值指标,确保车辆能够应对爬坡等特殊工况。
同时,在有效防范非法改装方面,通过完善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防篡改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增加互认协同功能,落实“一车一池一充一码”,从技术上大幅提高非法改装门槛。在提升车辆整体安全性能方面,通过增加对蓄电池状态等关键安全信息的动态监测要求,在铭牌、产品合格证上明确标注建议使用年限等,便于消费者及时识别异常情况并加以处理等。在满足消费者日常使用需求方面,通过将铅蓄电池车型整车重量限值由55公斤调整至63公斤,续航里程可以达到60至70公里,减少充电频次,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
伴随新国标实施,消费者如何识别电动自行车的品质?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一级巡视员李春江支招儿:首先看3C认证,出厂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应当获得认证并在车身上标注CCC标志,表明这辆电动自行车经过指定认证机构的认证,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可以放心购买和使用。第二,要看产品合格证,消费者在购买时可核对随车附带产品合格证上的产品型号、整车编码等信息参数,是否与实车一致。
新旧标准切换,如何平稳过渡也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对此,何亚琼表示,首先,要加快新标车研发生产,指导企业尽早推出符合新标准的产品并完成认证,同时,建立行业“白名单”。目前,雅迪、爱玛、台铃、绿源4家企业已获得14张新版标准的3C证书。同时,还要做到强化检测认证保障,以及在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合理控制旧标车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