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与地之间,山水林田湖草沙之中,万物同源,众生一体。
泥土感受种子的脉搏,新芽感知空气的温度,鸟儿捕捉昆虫的韵律,昆虫嗅到花儿的气息……
在万物之中我们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感知生物多样之姿。
《万物共生大讲堂》是国家植物园倾力打造的生物多样性科学文化论坛,以“讲好中国植物故事、传播生物多样之美”为宗旨,通过邀请植物、动物、各类生物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向公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构建一个生物多样性跨界交流与植物科学文化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在专家和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把“与自然共生、与万物共融”的五千年中华文明精神特质传播好,把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好,推动全民生物多样性素养的提升,增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2025年第二十一讲活动回顾
“万物共生大讲堂”2025年第二十一讲,特邀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郭耕,以“麋鹿之谜”为主题开展讲座。麋鹿是中国特有的鹿科动物,因其角似鹿、脸似马、蹄似牛、尾似驴等独特的形态特征,又被人们称作四不像。郭老师从四不像的由来开始讲起,从麋鹿自然史、麋鹿文化史和麋鹿回家过程三个部分,以独特的视角和小朋友们共同探索了麋鹿的前世今生,通过对中国三项物种的重引入拯救项目的介绍也对麋鹿的未来展开了探讨。不仅让大家增加了对麋鹿这一珍稀物种的认识和了解,生态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2025年第二十二讲活动招募
活动主题
植物的叶
活动时间
7月26日(周六)晚17:00-19:00,活动于16:40开始签到
活动地点
国家植物园科普馆放映厅
招募对象
本次活动仅限7-14岁,1大带1小亲子家庭25组。限制时间内名额报满后系统自动关闭,不再开放。
专家简介
刘全儒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植物学会监事长,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委员。从事植物分类学工作30余年。参与《中国植物志》(英文版)、《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植物生物学》等10余部植物志书、教材和科普著作的撰写,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第十五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课程简介
你是否对山坡的那一片绿色感到新奇?你是否有过找到2片模样完全一样的叶子的念头? 你是否在显微镜下观察过叶片的内部构造?本堂课程带领大家从身边熟悉的叶子谈起,从叶的大小形态到叶的组成排列,从叶的内部结构到功能机制,由浅入深,对植物的叶进行详细的解读,探究叶中的诸多奥秘,感受植物世界中叶存在的意义。
报名方式
报名系统将于7月24日14:00开启,7月25日8:30报名结束。报名截止后,工作人员需整理活动名单、逐一确认信息,并做好签到准备及活动材料整理等系列工作,因此报名结束后系统自动关闭,不再开放,不设候补名额。关注国家植物园微信公众平台点击最新推文活动招募,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跳转到报名系统。
特别提示
1.报名时请准确填写各项信息,点击提交后系统会显示临时联络微信群二维码,请务必识别加入,便于获取活动相关详细通知信息;
2.活动现场仅限报名成功人员凭签到二维码签到入场,其余人员均不能进入场地,私自转让名额无效;
3.本次活动免费,公园门票需自理,请您关注国家植物园微信公众号,按照个人需求自行预约购票,入园后按指定时间、地点集合,活动现场听从工作人员安排;
4.会场内不能饮食,不要随意走动,保持课堂安静,请按照场馆要求参与活动;
5.活动现场会录制课程视频,用于后期宣传、总结等工作,报名参与的公众默认同意该活动中的肖像使用权;
6.建议您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请安排好时间,提早出门,避免迟到。
7.如活动时间遇到极端天气或其他不可避免因素影响,活动有可能推迟或取消,请以群内信息为准,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