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 09:29
人物档案
姓名:王士岐
年龄:72岁
绝招:可以抖动直径一米、重达三十斤的大空竹
一大早,在朝阳区管庄八里桥公园,一阵独特的“嗡嗡”声已如蜂群过境般响起。活动台中央,72岁的王士岐手腕轻抖,一只空竹便如活物般在细长的线绳上翻飞跳跃。“您看好了,这是‘金鸡上架’!”王士岐一声清喝,手腕倏地发力,空竹如离弦之箭疾射而上,稳稳“立”在了近两米高的竹竿顶端,高速旋转如一只定格的陀螺。围观人群刚发出一声惊叹,他又手腕轻旋,那空竹仿佛被无形丝线牵扯,瞬间滑下,稳稳落在下方的线绳上,“落盘”收尾,整个动作行云流水。
紧接着,他身形一矮,反手将空竹从身后抛起。空竹如长了眼睛般,划出一道优美弧线,精准绕过脖颈,稳稳落在身前线绳上继续嗡鸣旋转——这便是需要极强空间感和身体协调性的“背转儿”。王士岐介绍,杆上碗是用杆尖精准接住高速旋转的空竹碗底,需要很高的平衡感。立盘则要求空竹竖立在线绳上平稳旋转,是检验基本功的核心技巧。“玩空竹其实也不难,就要先练基本功,把绕、摆、旋、绷、抄、抛这六个事弄明白,然后就可以慢慢提高了。”
王士岐说自己刚开始玩空竹只是为强身健体,但越玩越喜欢。他刚开始抖的空竹比较小,等完全掌握后觉着不过瘾,就给自己上了难度。他现在抖的空竹直径一米、重达三十斤。为了掌握动作要领,王士岐几乎每天都要去公园练习6小时以上,有时候吃饭睡觉都想着空竹。“现在这些空竹都是我自己做的。”王士岐指向一只他心爱的空竹,手指拂过光滑的轴身,“关键在轴心,稍偏一丝,空竹就抖不‘稳’,声音也不透亮。”制作一只空竹需消耗五天,每一只空竹的成形,都要经历截板、内粘、修口、上漆、缠线等十几道工序,耗时数日。一谈起他的空竹,王士岐就滔滔不绝,停不下来。
“一个人玩得再好,哪有带出一帮人热闹、有意义?”随着自己玩空竹越来越好,越来越出名,不少街坊邻居也想参与其中,和王士岐一起学习锻炼。于是在2010年,王士岐牵头组建了“瑞祥金蛇狂舞空竹队”。从最初的寥寥数人,发展至今已有近40人。在公园里,每周固定活动日时队员们各自抖开空竹,“嗡嗡”声此起彼伏,汇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空竹交响”。王士岐则穿梭其间,指导大家提高技巧。同时,这支队伍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文艺活动,从社区走出朝阳,到各区交流学习、展示表演,还在全国各地参与了不少比赛,赢得了不少掌声,成了管庄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
光阴流转,王士岐觉得手中的空竹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玩乐工具,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看到我自己的身体因为玩空竹越来越好,看到队员们开心快乐的表情。我就觉得老有所乐。”王士岐说,未来希望能够一直玩空竹、一直教空竹,让更多大朋友小朋友参与进来,抖出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