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蚊灭蚊,远离“关节痛热”——基孔肯雅热防控指南
2025-07-25 15:5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防蚊灭蚊,远离“关节痛热”——基孔肯雅热防控指南

今年夏天, 基孔肯雅热在全球以及我国传播较广。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它是如何通过“花蚊子”传播的? 又该如何预防?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医生来专业科普!

1、认识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不只是“发烧”那么简单。这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蚊媒传染病。潜伏期约为1-12天,多为3-7天,人群普遍易感性,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它并非新发疾病,但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时有发生或输入。

图源:云南疾控公众号

主要症状包括:

突发高热(>39℃)、对称性多关节痛,皮疹、头痛、肌肉痛、恶心、疲劳等,以轻症为主。在高危人群,如婴儿、65周岁以上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引发重症。多数患者在一周内会好转,部分病例关节疼痛的症状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特别提醒⚠

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相似,易误诊。若在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后出现上述症状,请务必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2、高危地区

该病在全球119个国家有本土传播,尤其在非洲、东南亚、南亚、美洲及部分太平洋岛屿。我国报告的病例多源自缅甸、泰国、印度、孟加拉、菲律宾、巴西等国家,曾在广东、云南、浙江等省引起本地传播。

图源:世界卫生组织

3、如何预防?

1、预防基孔肯雅热最佳方法是避免蚊虫叮咬。需要以清理蚊幼虫孳生地为基础,减少暴露,物理防护,合理科学使用驱蚊剂,积极做好家庭及周边环境的积水清理。因此,避免蚊虫叮咬和消灭蚊虫孳生地是预防的绝对核心。

2、旅行者注意事项有哪些:前往已知存在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地区前,了解当地疫情信息。

3、在疫区期间,务必加强个人防护,严格使用驱蚊剂、蚊帐、穿长袖衣等。从疫区返回后2周内,如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4、治疗与就医

目前已有疫苗在美国获批(IXCHIQ减毒活疫苗,VIMKUNYA病毒样颗粒疫苗),主要适用于特定年龄人群。我国内地尚未常规使用基孔肯雅热疫苗,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支持和对症处理为主:

1、充分休息,多饮水。

2、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缓解发热和疼痛。

3、在排除登革热前,切勿自行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以免增加出血风险。

⚠特别提醒⚠

防控基孔肯雅热,关键在于切断蚊媒传播链。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清洁家园、保护自身做起,共同抵御蚊媒传染病,守护健康安宁的夏日!

温馨提示:我院感染科、发热门诊已做好相关诊疗准备。如您有疑似症状或相关疑问,请及时来院就诊咨询。


作者: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