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是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里程碑,也是推进核心区老城保护复兴的新起点。精心写好中轴线申遗保护的“后半篇文章”,司法当作为!东城法院积极发挥北京法院涉文化领域审判特色人才高地作用,打造“和合·中轴”法院文化品牌,法官们深入中轴线遗产区及缓冲区,将司法履职与中轴保护深度融合。
即日起,京法网事推出“中轴线上的‘背包法官’”系列故事,捕捉他们背着国徽“打卡”中轴的超燃“枫”景,讲述他们以司法之力守护中轴线文脉传承和民生福祉的真实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中轴线上的一个寻常家庭,看看“背包法官”如何以“温情”智慧化解抚养僵局,让法治理性与亲情深情交融,为中轴线上的烟火人间,写下了“守护孩子成长”的温暖注脚。
因爱相争
“你天天出差,怎么尽到父亲的责任?孩子应该跟我!”
“你整天神经兮兮的,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你没有权利把孩子藏起来!我每天都等在学校门口,只为能看上一眼,孩子不能没有妈妈!”
“就是因为你一直这么不可理喻,才不让你见孩子!”
......
法庭上,都想抚养孩子的离婚双方,争得面红耳赤。
二人对离婚和财产分割没有争议,但对离婚后孩子的抚养问题,寸步不让。言语间,都在担忧对方能否照顾好孩子。
因爱上门
婚姻关系的破裂,割不开血脉亲情,更不应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枷锁。承办法官乔宇决定,尽可能通过家事调解,将离婚对孩子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为了充分了解孩子的真实意愿,保护孩子敏感脆弱的内心,法官上门开展工作。
当法官背着国徽到来,孩子好奇地上前抚摸和提问,这个因陷入离婚纷争而沉闷的家,一扫压抑。
“孩子,你最近功课多不多呀,听说你球踢得特别好!”
法官牵着孩子的手与他聊起来。随着氛围慢慢热络,法官循序渐进地问:“最近爸爸妈妈之间有些不愉快,如果让你选,你更愿意跟爸爸还是跟妈妈一起住呢?”
10岁的孩子已经懂了很多事。他默默地从文具盒里掏出了一张小纸条,递到法官手里,哽咽着说:“阿姨,我选不出来,我离不开爸爸,也想见到妈妈,他们能不能不离婚?”
法官轻轻抹去孩子的眼泪,只见小纸条上面写着“每周1,3,5,日跟妈妈,每周2,4,6跟爸爸……”
为爱退让
孩子给出的答案,或许是最好的。
这个案件中,离婚双方的经济情况、居住情况相当,灵活的离婚后抚养模式,是可行的。
在接下来的背对背沟通中,法官将这张纸条放在了大人面前,提出轮流抚养的方案。对母亲,先安抚情绪再循循善诱;对父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过程中,二人都屡屡看向孩子写的纸条,动容间目光渐柔,内心的壁垒,渐渐瓦解。
法官进一步细化了轮流抚养的细节,建议以较为频繁的探望模式,让父母均参与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让二人明白抚养权之争,从来不该是父母的“胜负之战”,而应是孩子的“需求之答”。
“法官,您说得对!我们都爱孩子,希望孩子开心健康的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同意轮流抚养,每三年轮流一次,并约定了每周的探视时间。
一个月后,法官收到了孩子母亲打来的电话:“这段时间,我们很好地履行了探望权,孩子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电话那端,孩子母亲的状态明显也好了很多。“法官,我们一家都很感恩遇见您。您也是个爱孩子、善良的人,孩子说,您身上也有妈妈味儿!”
“每个家庭和孩子的幸福,构成了中轴线上的人间烟火。我们的司法实践,就是要用智慧和温度来成全和守护这些爱和幸福。轮流抚养突破了传统的一方抚养,使得父母双方均能获得亲子陪伴,不仅有利于缓和离婚双方争夺抚养权的矛盾,更能最大化保护未成年子女利益。这或许就是家事调解最美的结局。”乔宇法官说。
供稿:北京东城法院
编辑:姚峥 肖飞
审核:李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