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尚园小区以“扮靓家园”为主题,将小区打造成“四季有花赏、年年绿成荫”的美丽宜居家园。高子旗/摄
7月的燕尚园小区,阳光穿过五叶地锦的藤蔓,在步道上投下斑驳光影。推着婴儿车的李女士驻足在小区南围墙下,望着满墙翠绿的藤蔓笑着说:“你看现在我们的小区,出门满眼绿,移步皆是景,日子比蜜甜。”
海淀区清河街道科技园社区党总支书记高爽介绍,燕尚园小区于2006年建成,距今近20年。2023年,科技园社区成立,燕尚园小区划归其管辖。在海淀区清河街道党工委领导下,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同时组建了小区志愿者团队,形成了业主自治的良好局面。两年来,燕尚园小区以“扮靓家园”为主题,通过党建引领,联合业委会、物业公司,形成“三驾马车”共建家园的态势,将原本环境老旧的小区打造成“四季有花赏、年年绿成荫”的美丽宜居家园。
南墙焕彩
从“颜值短板”到“四季画廊”
燕尚园小区业委会主任乔颖告诉记者:“自2019年入住,南围墙曾是小区的‘颜值短板’——墙体开裂、墙皮斑驳脱落,墙根黄土露天。如今,社区给小区南围墙砌砖加固,并喷上了真石漆,使墙面焕然一新。业委会及物业种植了五叶地锦,春夏季节绿叶攀爬而上,既遮挡了外马路的粉尘,又为1、2层住户筑起‘隐私屏障’。”“现在推开窗就能看到绿莹莹的藤蔓,秋天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家住8号楼1层的住户王阿姨笑着说。
燕尚园小区内部的绿地改造更见巧思。此前8、9号楼之间绿地因缺乏规划,黄土裸露与杂乱植被并存,尤其是树下区域,阳光不足导致植被稀疏。燕尚园小区业委会邀请园林专业团队,为小区绿化工作“诊脉”,并提供绿化修缮设计方案。在8、9号楼与6、7号楼间的大片绿地上,以大型绿植为主干,树下分区域播种玉簪与野花组合,改变了小区原有绿地私种乱种、杂乱无章的景象。
空间重生
从“无序杂乱”到“功能美学”
林荫道旁的月季园成为居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高子旗/摄
午后的儿童游乐场里,孩子们欢快地追逐打闹。曾经这里地面坑洼不平,设施老旧,周边绿地也因踩踏变得斑秃。改造后,游乐场周边铺设了挡水砖,划定清晰的绿植边界,补种的二月兰、天人菊形成“自然围栏”。
夏天,钢架葡萄架在阳光下格外亮眼,这是科技园社区居委会党群共建的成果,如今藤蔓缠绕的紫藤已将架子几乎爬满。夏日的风掠过架顶,串串青绿的葡萄在叶隙间轻轻晃动,由双手共建的绿意,正用鲜活的姿态,把日子酿成蜜。
楼门口的整治更显巧思。科技园社区通过开展党建协调委员会会议,为燕尚园小区搭建起共建平台,对原本破损的坡道进行了重新修整,同时业委会建立起崭新的扶手及棚顶,解决了漏水问题。电动车停放处也进行了改造,巧妙拓宽了停车区域。“以前车都挤在单元门口,现在有了固定停放处,路都宽敞了。”居民张先生说。
林荫道旁的月季园成为居民新晋拍照打卡“网红点”。8栋楼的楼门正陆续换新,挡水砖、绿植与整洁的坡道相映成趣,每一处改造都展现出民生温度。
自治密码
从“要我改”到“我要建”
红色文化墙让老楼门焕发新活力。高子旗/摄
在9号楼3单元内,红色文化墙“党建引领·共建家园”的标语下,展示着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点滴瞬间。“作为海淀区楼门院治理项目的典范,红色文化墙让老楼门焕发新活力。”高爽说。
燕尚园小区的蜕变,离不开“党建引领、多方协同”的治理模式。科技园社区党总支引领业委会,广泛汇聚各方力量。业委会成员带头请专家、找团队,还发动居民中的园林规划师出谋划策,真心实意为家园办实事。
与此同时,科技园社区还有详细的“升级清单”:儿童游乐场将铺设塑胶跑道、更新健身器材;8栋楼的楼门口正修整坡道、加装扶手,打造更宜居的楼门环境;在燕尚园小区中央,未来计划建成水流潺潺的景观水系。
如今的燕尚园小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居民们在葡萄架下闲话家常,孩童在花丛间追逐嬉戏。这场“绿色蜕变”,不仅让老小区重焕生机,更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植人心。未来,海淀区清河街道将继续以“微更新”撬动“大幸福”,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遇见美好。
作者:景天
来源:海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