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弱小的昆虫,竟是自然界的大力士,能扛起自身体重850倍的“重物”;某些蛾类的翅展宽度,堪比一本展开的大型画册;而一些不起眼的小虫,不仅能食用,而且相同重量下其蛋白质含量竟能超越优质牛肉……这些令人惊叹的昆虫奥秘,在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植保楼内的昆虫博物馆,都能找到答案。
每逢周末,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便汇聚起各年龄段的“昆虫迷”,孩子们踮着脚尖,脑袋几乎贴在展柜玻璃上,在“标本丛林”中探寻“微观宝藏”。家长们化身“求知伙伴”,与孩子们一同,跟随志愿者生动地讲解,畅游奇妙的昆虫世界。
多元展示:探秘微观生命奇迹
坐落于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植保楼内的这座昆虫殿堂,以其浩如烟海的馆藏而闻名,馆内收藏有各类标本350万件,其中包括7000余件模式标本,其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居国内高校首位。现藏最早的标本可追溯至1857年,迄今已有168年的历史。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个3D打印的放大模型,这个模型展示的是我校昆虫学杨集昆教授于1986年发表的新物种——中华旌蛉,它分布于云南怒江。馆藏雄性标本体长是21毫米,后翅长60毫米。中华旌蛉是首个在中国被发现的旌蛉科成员,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当记者步入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时,馆长助理杨皓然正热情地向前来参观的人们介绍展厅内的昆虫模型。
展厅的设计尤见巧思:入口处,15种“极限昆虫”标本醒目陈列——体型之巨、体长之冠、翅展之最,瞬间刷新观众对昆虫尺度的认知,鲜活印证着自然造物的多样性奇迹。移步展厅中央,可以看见全息投影动态呈现中华大刀螳、金环胡蜂等昆虫的立体形态,360度无死角放大其精妙构造,定睛观看,细节毕现。深入展区,90个可旋转的半透明标本盒宛如静候开启的“知识宝匣”。盒内,形态各异的甲虫标本栩栩如生;盒外则系统标注其拉丁学名、结构特征、生活习性及地理分布。参观者只需轻轻转动,便能将眼前生动的标本实体与其“身份档案”即时对照,在指尖轻松解锁昆虫世界的分类奥秘。
“请大家继续参观活体昆虫展区,大家眼前看到的是马达加斯加发声蟑螂、Y纹锯锹和黯环锹。”为了让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般地观察这些昆虫的生活习性、运动方式和取食行为,志愿者们精心布置了生态缸,选用森林地表土、腐殖土、发酵木屑等多种材料以及原产地常见植物,特意模拟出了昆虫们的野外家园。
从静态的“世界之最”到跃动的科技光影,从触手可及的结构认知到鲜活灵动的生命律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铺展出一幅微观生命的立体画卷,引领参观者一同探索昆虫精微世界的奥秘。
趣味科普:亲子共学知识乐园
据杨皓然介绍,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由展示馆、干制标本馆和液浸标本馆3大功能区域构成。其中,面向公众开放的展示区约250平方米,这里并非冰冷的标本陈列室,而是一个充满活力、激发好奇的亲子共学知识乐园。
昆虫多样性、昆虫结构与功能、昆虫文化与学科历史……展示区系统呈现的核心模块,同时也是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探索站点,为参观者全方位解读昆虫的基本构造、发育历程、生活习性、分类体系及形态特征等知识。
在“昆虫的结构与功能”展区前,一位小男孩指着一只昆虫标本,兴致勃勃地问妈妈:“它的翅是膜翅还是毛翅?”像这样的场景在周末尤为常见,不同年龄段的昆虫爱好者汇聚于此,或聚精会神地观察标本细节,或认真聆听志愿者的精彩讲解,沉浸式畅游奇妙的昆虫世界。
在活体昆虫展区前,一家人围在生态缸旁,屏息凝神,目光紧紧追随着一只正在枯叶间窸窣穿行的马达加斯加发声蟑螂。孩子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忍不住轻轻拉了拉身旁志愿者的衣角问:“哥哥,它真的会唱歌吗?它平时都吃些什么呀?”年轻的志愿者微笑着解答道:“这种蟑螂确实会‘唱歌’,不过不是用嘴巴,而是通过身体特化的呼吸孔用力排出空气,就像这样……”志愿者说着便模仿起来,“这其实是它们互相交流、或者遇到危险时的警告信号。它们可是森林里的‘清洁小能手’,最爱吃掉在地上的蔬菜、水果,帮大自然清理‘垃圾’。”
在轻声的讨论、恍然大悟的惊叹和会心的微笑中,昆虫世界的奥秘悄然转化为亲子间共享的科普“宝藏”。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内强大的知识磁场,也让这里成为了激发科学兴趣、促进亲子共同学习的科普乐园。
智慧课堂:高校科研润泽四方
这座昆虫知识殿堂的开启,深植于百年高校科研沃土。作为我国昆虫学科积淀的结晶,其根基可追溯至19世纪80年代,老一辈昆虫学家开启了国内外昆虫标本的系统性收集,奠定了跨越世纪的学术基石。
2023年11月17日,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正式开馆,标志着这份凝聚了一代代昆虫学者智慧的积淀,自此由学术殿堂走向公众视野。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将高校科研的深厚成果泽润四方,惠及广大求知者,成为探秘自然、感受生命奇迹的“人气宝藏”。
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还安排了近40名志愿者,为游客提供免费讲解服务。据了解,开馆至今参观人数已近30万人次,其中超过半数为青少年。此外,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会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如科普讲座、特别展览以及昆虫文化节等,旨在让校内外的每一位昆虫爱好者都能有机会深入探索奇妙的昆虫世界。
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正以“标本活态化、知识场景化、参与全民化”的创新举措,不断提升科普热度,散发知识的魅力,生动践行着联通学术与公众的核心使命。
作者:关镓萍
来源:海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