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6 10:36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北京日报客户端精选出多部抗战题材影视剧,在光影中回顾英勇军民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展现中华儿女齐心抗战的英姿。本期推荐经典影片——《古刹钟声》。
影视介绍
《古刹钟声》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一部经典的反特题材的老电影, 由朱文顺、朱文悦执导,庞学勤、田烈、李希达、陈克然等主演,于1958年8月上映。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由一具尸体展开搜捕敌人的线索,最终在古刹中将敌人一网打尽的故事。
剧情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某地。我八路军的一座兵工厂突然发生爆炸,保卫部周部长断定是敌人所为,急令侦察科王科长立即侦办,同时派部队搜索追踪。王科长在搜索途中,发现在一座古庙附近有一具尸体和两把刀,周部长认为古庙里大有文章,他安排王科长以养病为由带虎子进庙侦察,奇怪的是庙里只有一老一小俩和尚。小和尚原本不是哑巴,五年前,庙里香火正旺,突然冲进来一伙匪徒把正在念经的众和尚全杀了,幸存下来的小和尚被害成哑巴。通过日夜侦察,王科长发现这里潜伏着一个极其危险的地下特务组织,他们直接受日本特务机关领导,而且正策划下一步破坏活动。紧急时刻,王科长以检查身体为由,准备回去向上级报告。老和尚暗窃,准备在途中对王科长下手,可是他高兴得太早了......
导演故事
朱文顺
朱文顺,辽宁大连人,中国男导演、编剧、演员、中国老一代电影导演。从影54年,执导拍摄电影33部,电视连续剧2部,电视单本剧5部13集。
由于家境贫寒,他初小毕业后就出去工作,做过童工、店员、仆役,迫于生计,他学会了日语。1938年,他随一个日本人到长春满洲映画协会做剧务助理,从此,踏入影坛。朱文顺聪明好学,不久便熟悉了导演业务。1939年任助理导演,1940年任导演,独立拍片。他偏爱拍摄悲剧,在“满映”完成了《她的秘密》等十部影片。1945年10月,他加入东北电影公司任导演,1946年他成功地导演了舞台剧“家”,同年11月,他进入中央电影制片厂管辖下的长春电影制片厂任剧务科长兼导演,还在《松花江上》中首次当演员,饰演父亲这个较重要的角色,1947年他执导了影片《小白龙》。
1948年7月,他入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哲学系学习,学习结束后,被调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先任剧务主任,代理剪接科长,后来任导演。1956年,他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系统地学习了导演理论。1955年后,朱文顺拍摄了《神秘的旅伴》《古刹钟声》《草原晨曲》《烽火列车》《冰雪金达莱》《南海的早晨》《两个小八路》等十几部影片。他喜欢拍摄惊险故事片,其中最突出的一部影片是《寂静的山林》,影片情节紧凑,扣人心弦,悬念安排合理。影片《两个小八路》荣获建国三十周年全国少年儿童优秀影片二等奖。朱文顺的导演风格朴实、自然,注重民族传统与外来文化相结合,他还精通后期剪接技巧,使影片更加流畅,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编剧故事
刘宝德
刘宝德,山西襄陵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二纵队”特务连工作员,至1940年,先后任23团政治部宣教队(后并入工卫剧社)干事、队长。演出过《放下你的鞭子》《带枪的人》《悭吝人》等话剧,歌剧《白毛女》《王秀鸾》,秧歌剧《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编写歌剧《刘二起家》等。1941年1月入延安留守兵团政治部艺术学校(原鲁艺部队艺术干训班),学习一年,参演过《反法西斯大活报》《皖南事变》等剧。期满,回吕梁前线。抗战后期至解放初,先后任吕梁军区政治部宣教干事、宣传队长,“黄河剧团”指导员、高级步校文工团团长、西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等职。
1955年10月转业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学习导演业务。期间,参演过《暴风中的雄鹰》、《地下尖兵》等影片,创作电影文学剧本《古刹钟声》。1958年调西影厂任导演。调任期间,还参演过影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调西影后,曾独立执导影片《野菊花》。其他导演影片有《军歌嘹亮》、《永恒的友谊》(编导)、《铁路战歌》、《卷席筒》、《奥金玛》等。另创作电影文学剧本《归宿》。
演员故事
庞学勤
庞学勤,江苏省滨海县人,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1944年,他15岁时投身革命,曾随军南下,挺进大别山,参加过淮海战役。他在部队当过文化教员、文工团员、炮兵连指导员。1951年,他被选送到中央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学习。1955年庞学勤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他在银幕上扮演的第一个角色,是1957年林农导演的《边寨烽火》里的边防军指导员。庞学勤自己则通过这一次实践,懂得了作为电影演员不仅要注意人物外表的真实,更重要的是刻画人物心灵的真实,这样才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1959年,主演剧情电影《战火中的青春》,一改自己在生活中文静、矜持的性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粗犷勇猛、大大咧咧,有点个人英雄主义的解放军排长的形象。1962年,庞学勤被中国文化部评为中国电影二十二大影星。1971年,担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的团长。1984年,主演剧情电影《花园街五号》。1991年,主演剧情电影《追赶太阳的人们》。2014年,庞学勤获得第2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田烈
田烈,山东肥城人,中国电影演员。出身于富裕之家。自幼酷爱文艺,多次到泰安、济南等地戏园、书场打短工。1928年考入山东省立民众剧场学习表演,开始演员生涯。毕业后,他去过徐州、南京等城市,在上海曾与赵丹同台演出。后到天津、北京、沈阳、长春等地谋生。后相继任北平晦鸣剧社,上海集美歌舞剧社、狮吼剧社演员。后在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生死同心》、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新旧时代》等影片中饰演角色。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辗转南京、徐州、武汉、重庆等地演出抗日剧目,并自编自导自演话剧《东北的烽火》。1940年任中国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参加拍摄《白云故乡》《火的洗礼》《青年中国》《日本间谍》等影片。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了人民文艺队伍,成为东北电影制片厂 (今长春电影制片厂) 最早的演员之一。1947年至北平,任中电三厂演员,参加拍摄《满庭芳》《碧血千秋》等影片。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在影片中饰演反派角色,先后在《铁道卫士》等20多部影片中饰演角色,深受观众的喜爱。
李希达
李希达,中国内地男导演、演员,辽宁绥中县人。其职业生涯横跨表演与导演领域,参与影视作品34部。
1951年,考入辽西军区文工团当演员,之后又在东北军区工程兵部队文工团任演员。1958年4月,他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其参演的第一部电影是《古刹钟声》,他在其中饰演通讯员虎子。此后,他陆续出演了《红领巾的故事》《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朝霞》《流水欢歌》等影片。1973年,他在电影《艳阳天》中饰演会计马立本,凭借出色的演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90年代淡出影坛前,以《杀机四伏》《太后吉祥》等影片完成职业收官。其演艺生涯持续至2007年,曾担任《上路走吧》摄影指导。
陈克然
陈克然,黑龙江哈尔滨人,1953年任东北人民艺术剧院话剧团演员。11岁成为电影演员。在电影《祖国的花朵》中饰演刘小天、在《罗小林的决心》中饰高个儿同学,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
1955年调至长影演员剧团,在《红孩子》中扮演男主人公。此后,他出演了《古刹钟声》《画中人》《羌笛颂》等多部影片。1977年任制片,兼做场记工作。1983年调导演室做副导演。电影《十六号病房》《中国的“小皇帝”》《黄山来的姑娘》都有参与,他担任副导演的影片前后有十几部。
浦克
浦克,山东蓬莱人。1938年考入“满映”,开始了演艺生涯。一年之后便成为当时“满映”的青年明星。1945年,东北联军接管了“满映”,他积极参加宣传活动,他演出的《放下你的鞭子》《阿Q正传》曾轰动长春。1947年,他在金山编导的影片《松花江上》与张瑞芳合作,扮演爷爷,倍受赞赏。此后,他又参演了《寒山寺钟声》、《小白龙》、《碧血千秋》等影片。1949年他参加了北影第一部故事片《吕梁英雄传》的演出。之后应东影之邀,出演了《丰收》《沙家店粮站》《夏天的故事》等影片。1955年,调至长影,接演了《新局长到来之前》《国庆十点钟》《地下尖兵》《画中人》《马兰花开》《寂静的山林》《风从东方来》《甲午风云》《英雄儿女》《艳阳天》《向阳院的故事》等影片。
幕后花絮
该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以山林中发现的一具尸体为突破口,以发现敌特电台方向为第二线索,确定山中古刹最有可能为敌特人员的藏匿点,从而派出侦查科王科长进驻庙宇,展开一系列侦查行动,最终将敌特队伍一网打尽的故事。影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特别是侦查科王科长的足智多谋和沉着冷静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故事刻画的“哑巴”和尚不与敌特势力相苟同,其忍耐之心和爱国之情赢得了大家的赞扬,其悲惨经历得到了大家的同情。吸引观众的不只是故事情节,古刹中日本人花费5年时间建造的地下秘密活动站机关巧藏、狡兔三窟,大大增添了影片的观赏性。
综合1905电影网、豆瓣电影、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