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8 07:58
今天是“世界肝炎日”,旨在提高人们对肝炎(尤其是乙型、丙型肝炎)的重视。
过去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病。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善,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的流行状况在近十年来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如今,困扰中国人的肝病是脂肪肝。
摘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
以前,我国被称为“乙肝大国”,乙肝病毒感染率曾高达 10% 。另外,像甲型肝炎、戊型肝炎这两种消化道传染的肝病,曾在我国有过区域性的大流行。还有丙型肝炎,这种以输血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慢性肝脏疾病,以前在我国也非常多见。
乙肝病毒不仅会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乙肝导致的慢性肝炎患者还容易发展转为肝硬化患者,少部分转变为肝癌患者。因此,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人提“乙肝”色变,甚至会影响乙肝携带者的就业和生活。
但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个提到肝炎人人自危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虽然还没有针对乙型肝炎的根治性药物,但疫苗防疫是个有效的突破口。2001 年,国家下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通知》,将乙肝疫苗纳入全国儿童计划免疫范围,新生儿出生当天就可以免费接种,这使得新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大大减少。到今天我国人群整体乙肝病毒感染率已经下到降到 6% ,摘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
另外,随着卫生状况的改善和甲肝疫苗、戊肝疫苗的上市,这两种消化道传染病也被有效地控制。
对丙型肝炎来说,虽然还没有研究出相应的疫苗,但是目前已经有了针对丙肝病毒的直接抗病毒药物,服药三个月就可以让丙肝患者得到痊愈,所以丙型肝炎也不再是一个严重威胁健康的公共问题。
小心脂肪肝
以前走进肝病科,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多,现在走进肝病科,得脂肪肝的人多。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肥胖成为人民群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威胁。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组成成份,脂肪肝这种曾经的“富贵病”逐渐变成了我国患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目前中国的肥胖发生率能够达到 50% 以上,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率也在 30%~40% 。
脂肪肝就是因为脂肪在肝脏内的沉积,从而导致的代谢性肝病。脂肪肝的成因和肥胖的成因是完全一致的。
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过肠道被吸收进入血液之后,首先被运输到了肝脏里。那些负责能量供应的物质——糖类(就是我们所吃的米饭、面食等主食的主要成分)和脂肪会在肝脏里面暂时储存,然后根据身体的营养状况和能量消耗情况决定它们的下一步去向。
当人体营养状况比较差,或者体力活儿干得比较多时,糖类和脂肪就会被运往全身各处的细胞里面,最终被氧化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给身体。
相反,当人体的营养过剩,或者体力活动较少时,这些能源物质就会以脂肪的形式被储存起来,以备将来食物缺乏时慢慢使用。这些储存在人体内部的脂肪,除了分布在皮下、腹部、臀部等外周组织外,更多的会被储存在肝脏这个可以称得上是“近水楼台”的营养物质直接处理器官中。因此,脂肪肝会同肥胖相伴而行。
小心酒精肝
除此以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酒人群也在逐渐增多。酒精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一类致癌物,可以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酒精(也就是乙醇)进入肝脏之后,会在肝细胞里的线粒体被氧化,先变成乙醛,又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再次被氧化变成乙酸。
酒精在肝脏内的氧化过程,有点类似把煤炭放进火炉子里去烧,“煤炭”是酒精,“火炉子”是在肝细胞里面的线粒体。点一把火在火炉子烧的时候,火炉子经常会被熏黑,这说明周围环境会受到火的影响,而且还是不好的影响。肝细胞里的线粒体也是一样的,我们喝的酒越多,在线粒体中发生的氧化反应越多,线粒体就像火炉子一样会受到越多的损伤。多次损伤之后,线粒体里的酶(就是所谓的转氨酶)就会被释放出来,进入血液,最后导致抽血化验时肝功异常。
日常护肝
注意这两点
从上文可知,肝脏的保养其实很简单,因为生活方式里面能损伤肝脏的就这么两件事。只要注意这两件事儿,肝脏的保养就算完成了。
1
肥胖
得脂肪肝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吃得多,运动少”,脂肪在体内积累的时候,肚大腿粗只是外在表现,肝脏才是第一个“受害者”。如果没能有效控制肥胖引起的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糖尿病,脂肪肝也会有机会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而且,脂肪肝不像心脑血管病那么好治,现在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只能靠减肥!
2
饮酒
酒精有明确的证据会导致肝脏损伤,是可以作为肝硬化、肝癌的单独病因而致人死亡的。因此,戒酒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肝脏养护技能。
策划制作
作者丨闫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丨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普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