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眼脑手”亮相,“能干活”的机器人花式秀技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奇茹

2025-07-28 09:53 语音播报

经济

双臂机器人叠衣、人形机器人取货、海量种类物体“秒”操作……7月26至29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在上海举办,更“能干”、更“聪明”的机器人各展神通,上演了一场“机器人总动员”。

“请把偶数数字挑出来放到碗里。”在梅卡曼德展台,工作人员口头给机器人下达了任务指令,展区观众的目光很快被一台搭载了Mech-GPT多模态大模型的机器人吸引。“好的,我将把4取出来放在碗里。”机器人语音回复后,随即通过装在顶部的3D高精度相机,精准识别出了桌面上堆放的几个数字积木,并灵巧地挥动臂膀,从中挑出了偶数4,放进碗里。

公司创始人兼CEO邵天兰介绍,基于团队自主研发的Mech-GPT多模态大模型,机器人能听懂人类的自然语言,操作人员无需复杂专业的编程知识就能向机器人下达操作指令,操作门槛大大降低。

双臂机器人自助叠衣、单臂机器人克服自身对透明物品的识别障碍并快速分拣、人形机器人从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取货递给参观者、工业机器人以0.5毫米视觉精度从深筐里随意堆叠的复杂钣金件中抓取目标并完成精准上料……在展区现场,基于具身“眼脑手”与单臂、双臂、人形等多种机器人形态的融合应用,机器人们“花”式秀起了各自在不同场景下的本领。

“机器人如今不再是花拳绣腿,除了运动、跳舞、表演,还要‘能干活’。”连续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邵天兰坦言,两三年前,大家还在热衷于PK自己的技术炫不炫酷,而自去年以来,大家开始转向更多考虑如何结合场景落地应用的问题,思考怎样让AI与场景结合时更安全、高效、可靠等问题。

以落地汽车行业为例,其自研通用机器人“眼+脑”已在汽车行业实现跨场景、大规模落地,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生产、组装装配,以及冲压、一体化压铸、焊装、电池、总装、质检等汽车制造全流程工艺段。这家由清华海归团队创办的公司如今已成长为独角兽企业,邵天兰透露,公司半数收入来自海外,除中国本土市场外,业务已经远销德国、日本、美国、韩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在机器人技能大舞台手持或彩绸舞龙或挥毫书写的智元机器人,以微米级精度剥下蛋壳而内层蛋膜毫发无损的云百生手术机器人,现场打起格斗赛的宇树人形机器人,跳起街舞还在现场讲解服务发送资料的星动纪元机器人……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超过60款智能机器人集中参展。


编辑:孙奇茹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