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市最大献血屋——广渠门献血屋正式启用。启用首日早上8点半,献血屋内已是人头攒动。门口的自助登记机前,几位年轻人正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快速完成健康征询和体格检查;采血区内,智能采血椅缓缓调节角度,献血者半躺其中,一边观看屏幕上的电影,一边等待送餐机器人送来饮料和小零食。
广渠门献血屋面积约340平方米,不仅是目前北京市面积最大的献血屋,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献血屋之一。走进大门,整洁明亮的空间里没有传统医疗场所的紧张感,反而散发着健康活力的气息。功能区划分清晰,健康征询区、体格检查区、采血区、休息区都有明确标识,地面上的引导箭头为献血者指明流程。14个成分献血位和2个全血献血位有序分布,单日最高可服务100人次,献血服务时间为早上8点到下午4点,其中捐献成分血登记时间为早上8点至下午2点。
广渠门献血屋的“智慧内核”同样强大。自助登记机整合了健康征询、血压测量等功能,将传统的基于纸质记录的流程压缩至5分钟;14个成分献血位配备的智能采血椅不仅能调节体位,还内置了点餐和娱乐系统;通过5G技术联网的送餐机器人可精准配送餐食,而无线充电、立体声环绕音响等细节则让献血过程更为轻松。据北京市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智能化设备能够让献血过程更加流畅、舒适,提升整体效率和感官体验,“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减轻献血者的心理负担,让公益行为更便捷、更有温度”。
“血小板保存期仅5天,但其实患者对血小板的需求量不小。过去能进行成分献血的点位很少,现在这样的站点能让更多爱心‘精准抵达’需要的人。”北京协和医院输血科主任甘佳感慨道。这是他第18次献血,此次的血小板单采花了1个小时左右,相比之前经历的成分献血时间有所缩短,献血屋的智能设备让流程顺畅不少。广渠门献血屋是全市少数能同时提供全血和成分血捐献服务的站点。据介绍,这里以成分献血为主,兼顾全血捐献,单日成分血采集占比超60%,将有效缓解临床用血的结构性短缺。
启用首日,在广渠门献血屋参与无偿献血人员全血登记22人,21人成功献血,共捐献全血4800毫升;血小板登记35人,34人成功献血,共捐献血小板57个单位。
广渠门献血屋的启用,是东城区优化献血服务网络的缩影。目前全区共有6个献血点,各具特色:北京站广场前,银色流线型的3.0版“太空舱”献血方舱尤为醒目,舱内可语音控制空调窗帘,无纸化登记只需3分钟,可伸缩按摩采血椅让献血者直呼“像在太空舱里享受服务”;南锣鼓巷和王府井的献血车依托景区人流,成为游客“打卡”公益的窗口;东直门交通枢纽的献血方舱则服务通勤人群,雍和宫站点更受年轻群体青睐。“选址都在商圈、交通枢纽或生活区,既要醒目又求便利。”区卫健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从广渠门的最大献血屋到北京站的献血方舱,从年轻人聚集的雍和宫到游客众多的南锣鼓巷,东城区的献血点网络不仅让献血变得更便捷,更将公益服务与城市生活深度融合。未来,北京市血液中心和东城区卫健委将通过科学规划、专业团队、健康宣教、科普宣传、优质服务与严格管理,力争将广渠门献血屋打造成东城区的特色公益地标,为保障首都临床用血安全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