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9 22:01
近日,广东财经大学多名即将入学的硕士新生向澎湃新闻反映称,接到学校通知男生将入住的28栋宿舍楼和此前校方招生宣传的33栋研究生宿舍楼并不一致,“条件更差、费用更高”。同时,33栋宿舍楼部分房间被改造成了对外经营的公寓,学生认为此举违反规定。7月25日,广东财经大学校长办公室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表示,目前已有部门在对接此事。
这些准新生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违背承诺,二是违规经营。相比于并未写进正式约定的宿舍安排问题,其将部分学生宿舍改造并用以经营的行为,更值得追问。
广东财经大学33栋研究生公寓。图片来源:广东财经大学公众号
首先应当明确的是:公办高校能不能对学生宿舍进行市场化运营?目前,国家层面关于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统一文件是2024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
翻阅文件全文,与这个问题最有可能相关的表述是“探索灵活多样的高校学生宿舍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建设效率和运营活力”,但其又并未明确指向高校可以对学生宿舍进行出租、转让、经营等具体问题。而且,这个表述似乎也更多指涉的是学生宿舍的供给侧运营,而非市场侧开发。
位于校内、对外经营的揽月楼公寓。图片来源:团购平台截图
不过,揆诸一些省级层面的规定,将学生宿舍推向市场,似乎又是可行的。就如广东财经大学所在的广东省,该省教育厅发布的《省属公办学校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管理试行办法》第二章第六条规定,“学校应首先保证履行正常工作职责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严控资产出租出借行为,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的前提下,方可将闲置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
再比如,《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所属公办普通高校房屋及构筑物出租(出借)管理办法》规定,高校出租(出借)房屋及构筑物,应首先保证自身工作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坚持 “服务教育教学、服务科学研究、服务师生生活、服务学生健康成长” 的原则,严禁用于与高校教育教学、师生生活无关的经营活动,不得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
可见,公办高校对闲置资源是可以进行市场化运营的,但这必须遵循一个前提,即优先保障高校自身工作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不影响正常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对学生宿舍而言,那就是要优先保证学生的住宿权益,而不能以牺牲学生住宿权益而去为学校谋利。
以这个标准视之,广东财经大学在将学生宿舍楼对外经营这一问题上,就是值得商榷的。至少从目前学生的反映来看,尽管他们不是没有宿舍可住,但现在即将入住的宿舍,却是条件较差且价格更高的一栋。当初学校宣称的品质较好、价格更低的宿舍,却被用来改造成公寓对外经营。在学生住宿需求尚未充分满足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可能有违“以生为本” 的原则,也势必要经受教育的公益属性拷问。
学校公众号展示硕士研究生宿舍情况。图片来源:广东财经大学公众号
而且,还可以进一步追问的是:为何是将33栋的部分宿舍楼进行改造运营,而不是其他宿舍?从预订平台可以检索到,这些对外运营的公寓坐落于学校的中心位置,由此出发,可以轻松到达校园各个角落。在此前的招生宣传中,该校老师还介绍称,这一区域的宿舍是学校最好的宿舍,楼下有自习室,有餐厅,实现了学习与生活的一体化。
正常情况下,校园里最便利的位置、最优质的住宿条件,首先应该提供给在校学生使用,此为大学育人的应有之义。那么,这一有违常理的做法,背后到底出于什么考量,或者有何隐情,学校理应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目前,学校仅仅称用于部分经营的33号楼为“非引资建设”,安排新生入住的28号楼属“引资建设”,这种回应太过模糊,且专业名词式的解释令人费解,学校的回应还需更进一步。
归根结底,围绕大学宿舍安排的种种非议,终究要回到那个根本问题:大学为谁而建?答案只有一个:为学生而建,为知识而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