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寓见西山”青年公寓里,藏着逐梦人的“安心密码”
2025-07-30 10:5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日前,中关村温泉科技园“寓见西山”青年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选房活动落下帷幕。中关村温泉科技园/供图

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房间,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专业毕业生宋旭阳正在整理他的新家,这个位于中关村温泉科技园“寓见西山”青年公寓的40平方米一居室,是他毕业后的第一个“家”。“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家,这种感觉太棒了。”宋旭阳一边说,一边将几本专业书籍整齐地码放在书架上。

这样的场景,正在这座青年公寓的各个角落上演。日前,中关村温泉科技园“寓见西山”青年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选房活动落下帷幕,短短5天内,922套房源签约率突破90%。拖着行李箱的年轻人穿梭在楼道里,视频通话中此起彼伏的“爸妈快看”让整个青年公寓洋溢着“安家”的喜悦。

“一间房”:给年轻人的温暖拥抱

推开5号楼的一户房门,天津大学硕士毕业生裴宇恒正在调试房间的智能家居系统,这个来自河北邯郸的年轻人选择了28平方米的一居室,整个房间被他布置得井井有条。“面积虽小,但朝南的落地窗让整个房间充满阳光,动静分区也特别合理。”他边说边给家人发去视频,分享住进新家的喜悦。

在12号楼的一个房间里,中科院计算机专业博士毕业生王朝阳的键盘声被完全隔绝在房门内。这位华为新晋工程师对公寓的隔音设计连连称赞:“晚上‘跑’代码也不会打扰邻居,这种‘技术宅友好型’设计太实用了。”

“之前在线上看过房,住进来之后发现这里比我想象中还要好。”清华大学博士杜婷笑着说,这位研究人工智能算法的年轻人特别看重公寓的安全性,“从房间的智能门锁,到公寓的24小时巡逻服务,这里的安全保障让人特别放心。”

项目运营负责人介绍,“寓见西山”青年公寓提供了从28平方米单间到102平方米三居室共19种户型,所有房间都配备了独立卫浴和厨房。更贴心的是,青年公寓为近3年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前两年40%的租金优惠,让年轻人能够更轻松地在海淀安家。

人因城聚,城以人兴。当海淀的科创蓝图与青年的“安居密码”在此重叠,“一间房”不再只是栖身之所,它是深夜代码与灵感的碰撞空间,是让远方父母安心的温暖港湾,更是这座城市对青年人才最直白的告白:你的梦想,值得被用心呵护。

“一个家”:细节里的温暖守护

中午11点,青年公寓楼下的66号餐厅准时飘来阵阵饭香。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生小郭正带着从河北赶来的父母参观社区食堂。“地三鲜8元、尖椒肉丝10元,还挺实惠的。”小郭的父亲仔细研究着菜单,脸上露出笑容。

生活的温度藏在每一个细节里。首层的24小时便利店,深夜依然亮着温暖的灯光;古莲咖啡书屋里,技术书籍和文学作品摆放在一起,周末晚上则变身为年轻人交流的“深夜酒馆”;快递驿站的智能柜前,刚下班的住户正扫码取件;洗衣房里,烘干机嗡嗡作响,散发着淡淡的洗衣液清香。

为了让青年科技人才“住得安心、过得舒心”,园区组建115人专业服务团队,构建起覆盖“选房—入住—生活”全周期的保障体系。选房签约时,20人专项团队提供一对一指导;验房环节,30人“尖兵团队”严格把关;日常运维中,24小时值守的公寓管理团队,全天候巡逻的安保和保洁人员,快速响应的快修队伍,织就了一张细致的生活保障网。

在“青蛙健身”门口,记者遇见了抱着瑜伽垫的孙雨薇。“骑电动车通勤只要10分钟,下班后能来健身、喝咖啡,这样的‘慢生活’真是太棒了。”孙雨薇笑着说。

更让人惊喜的是园区南侧2万余平方米的画眉山滨水公园。夜幕降临时,湖水倒映着灯光,成为年轻人夜跑的热门去处。“第一次看到时,还以为走进了画儿里。住在这儿,就像住在公园里。”杜婷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正在湖边慢跑。

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杭杭坐在咖啡厅里,捧着一杯拿铁望向窗外,她说:“每个细节都在告诉我,这里就是温暖的家。虽然房子是租的,但这种踏实的感觉,让我觉得在海淀扎下了根。”

“一个圈”:追梦人的“此心安处”

傍晚时分的“青蛙健身”格外热闹。华为工程师王朝阳在跑步机上,与一旁的陌生人聊起鸿蒙系统的开发难题。10分钟后,两人已交换名片,对方是联想研究院的架构师。这种看似偶然的相遇,每天都在上演,科技企业集聚的区位优势,让不同公司的研发人员自然形成了“创新社交圈”。

“园区的规划充分体现了海淀区‘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项目运营负责人介绍,青年公寓选址以“15分钟创新圈”为半径,串联起周边密集的科技资源,向西5公里辐射华为北京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往南有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向东衔接联想全球总部等科技企业,东北方向则与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形成产学研联动。

“骑电动车10分钟左右就能到公司,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氛围特别好。”入职了北京荣耀终端有限公司的宋旭阳告诉记者,他在食堂结识了几位同行,现在经常相约在楼下的咖啡书屋交流。

据了解,园区精心打造的“泉芯悦享舱”将定期举办AI前沿论坛、硬科技路演等活动,为青年人才搭建思想碰撞的平台。更令人期待的是,下半年CG Live商业街将开门迎客,5万平方米商业空间将引入潮流零售、特色餐饮、文化体验等业态,与已开放的D15生活美学馆形成互补,共同构建起“工作—生活—社交”一体化的社区生态。

从河北赶来的小郭父母,临走时特意在公寓楼下拍了张合影。“孩子在这里工作生活,我们放心。”郭母的这句话,或许道出了这个“圈”的真正意义,它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聚合,更是让人才扎根的生态土壤。当晨曦再次洒向这些年轻的面庞,他们的梦想也将在海淀这片创新沃土上茁壮生长。

作者:李平

来源:海淀报


作者:

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