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开放时间、取消“周一闭馆”、丰富文化活动……今年暑期,东城区内的不少博物馆纷纷实施错峰开放与延时开放服务,并策划开展适合青少年参与的特色展览和文化活动,更大限度满足公众参观需求。炎炎夏日,博物馆不仅成为市民游客的好去处,更成为青少年学知识、长见识的“宝藏地”。
北大红楼开展了“觉醒年代”研学行——青少年专题研学活动。
传承红色基因的“第二课堂”
这个暑假,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子走进北大红楼,开启了一场特殊的文化实践课程,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信仰对话。
在北大红楼里,北京大学国际暑期学校的师生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并仔细端详每一件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一幅幅照片、一份份文件、一件件实物,生动地展现了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先驱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革命进程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这里的每间展厅我都想仔细逛逛,这面墙上有好多版本的《新青年》杂志。”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的马哈茂德·瓦赫贝指着第七展厅的展墙激动地说,“原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如此充满人文温度。”
来自澳门大学的吉米则在《每周评论》前驻足良久:“这些褪色的油墨让我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担当。”不少学生认为,这种实地参观学习的方式远比书本上的文字描述更加生动和深刻,让他们在实践中汲取了宝贵的精神养分。
在东城区妇联举办的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主题活动上,30名东城少年儿童和家长一起走进中国铁道博物馆参观。现场,大家在讲解员的详细介绍下了解了抗战期间铁路对国家的重要影响,并亲手制作了火车模型,进一步加深对铁路文化以及抗战历史的理解。
此次活动为东城区少年儿童提供了学习红色历史、传承抗战精神的活动平台,也开启了2025年东城区暑期儿童关爱服务。今年暑期,区妇联依托东城区《薪火传承——东城区红色文化印记地图》、“感悟伟大抗战精神”主题寻访路线,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主题,通过亲子共读红色经典、游学寻访、文化体验等形式,引导首都核心区少年儿童感悟红色故事、领悟红色精神、铭记红色历史,让红色精神在少年儿童心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暑期特色“研学游”持续升温
今年暑期,“研学游”市场持续升温,不少博物馆针对青少年推出暑期特色研学游,让“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双向奔赴。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上新”儿童沉浸式剧情研学活动,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传说中,华夏上古宝物‘长青之泉’的泉眼就隐藏在这里,但某一天,泉眼出现了异变!泉眼一旦枯竭,可能会引发时空乱流!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只有解锁先贤留给后世学子的法宝,才有机会阻遏变乱的发生……”活动中,在“探长”带领下,青少年们变身国风文化小侦探,在原创沉浸式剧情中,通过趣味解谜活动,深入探索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的历史和文化。
什么样的探案法宝能让文物“开口说话”?活动应用AR技术,让文物成为孩子童年的小伙伴。同时,将古代经典化入剧情线索,增加学习古文的趣味,拉近孩子与经典的距离。剧情还融入礼仪实践,让孩子在剧情中践行古礼,感悟华夏礼仪的精神。
在永外街道开展的“中轴古今·匠心传承”永外文化会客厅活动上,近60名青少年化身小工匠,走进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开启非遗研学之旅。
一走进博物馆,小工匠们就被玻璃柜里的“宝藏”吸引住了目光。元明清三代的珐琅珍品静静陈列,听着专业老师的讲解,精美的纹饰让孩子们忍不住睁大了眼睛,不时发出“哇”的惊叹。
“原来景泰蓝要经过这么多步骤才能做成!”在工匠师傅的带领下,小工匠们亲眼见证了掐丝、点蓝等六道工艺的神奇。当看到纤细的铜丝在师傅手中变成精致的图案,五颜六色的釉料调配出梦幻的色彩时,孩子们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国家级工艺师的指导下,小工匠们也拿起工具,像模像样地体验了景泰蓝点蓝工艺。当自己亲手完成的小作品初具雏形时,成就感满满。
博物馆延时“下班”“错峰闭馆”
今年暑期,不少博物馆宣布延时开放,进入“超长待机”模式。
暮色四合,本应静谧的国家自然博物馆中依旧人潮涌动,热闹非凡。随着国家自然博物馆“博物馆之夜”活动的开启,“楼体灯光秀”“发光植物”“追光者”等多场活动一一亮相。其中,“遇见生命之光”展览以其独特的荧光植物展示成为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
“大家晃一晃手里的试管,观察下有什么变化吗?”走进“遇见生命之光”展厅,黑暗的空间里,孩子们凝神倾听,跟着科学老师的指引操作。摇晃声起,微弱的光也依稀亮起。“哇!”惊叹声后,老师揭秘,“这是今天给大家准备的‘小夜灯’,试管里是来自南海深处的一种微生物。”在对黑暗慢慢适应后,眼尖的孩子发现,满墙的向日葵也开始发光。“这就是普通的向日葵,我们对它进行了特殊的处理。”
从7月16日到8月15日,国家自然博物馆在每日18时至21时敞开大门(周二闭馆日除外),为广大观众提供别具一格的消夏活动。
李先生一家三口利用孩子暑假时间从山西老家到北京旅游,他提前一周就预约了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参观门票。李先生说:“我们约到的是下午票,赶上博物馆延时闭馆,时间上更充裕了。孩子能多看看,别提有多开心了。”
举办夜场活动的还有北京市珐琅厂景泰蓝艺术博物馆,“第七届梦幻景泰蓝夜场文化体验季”系列活动持续整个夏季,每周六17时至21时开放,通过不同主题的文化讲座、沉浸式非遗体验、老字号市集、夜间博物馆等特色内容,为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创、非遗夜场文化体验。
北京钟鼓楼也选择延时“下班”。7月4日至8月17日,鼓楼每周五、六、日延时开放至18时30分,一层展厅常设展览全部开放,鼓楼二层及外廊南侧开放,击鼓表演和沉浸式影片根据延长时间相应增加播放场次,文创商店同步开放,销售暑期纪念版周边,并推出暑期新品四神套色印章。钟楼开放时间不变。
今年暑期,有部分博物馆打破“周一闭馆”惯例。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在6月30日至8月31日,将每周固定闭馆时间由周一调整为周二;7月7日至8月31日,国家自然博物馆施行每周二闭馆;北大红楼在7月7日至9月1日也取消“周一闭馆”,周一正常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