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0 20:18
还记得电影《地道战》的开头吗?“铛铛铛……”急促的钟声响起,全村民兵迅速集结在了大槐树下。影片中这棵悬挂铁钟的大槐树就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镇冉庄村,在抗日战争时期,钟声就是冉庄民兵集结战斗的号角。
七七事变后,日军向华北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处在敌人所控制的四条铁路(平汉路、津浦路、北宁路、石德路)包围之中的冀中地区的所有县城、市镇和交通要冲,都先后被敌人侵占。敌人在冀中八千多个城镇、六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了一千七百多个据点,修了七千五百多公里的公路,挖了四千多公里封锁沟。即便如此,冀中军民的抗日斗争依然非常活跃,而且开创出地道战这样有特色的斗争方式。
起初,在遭遇日军侵扰时,冀中一带的村民转移到村外的青纱帐中去,但秋收之后无处藏身,地道的前身——地洞就此被利用起来,原来只是用来藏粮食、衣服和一些比较贵重的东西,后来开始用来藏人,地洞的地点从野外发展到村里,藏身地洞由单口到多口,再到院院相通,逐渐发展形成战斗地道。
“冉庄第一洞”,就在冉庄村口不远处的张森林烈士家中。张森林,1909年出生于冉庄,1938年任清苑县冉庄抗日政权秘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冉庄第一名共产党党员,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领导乡亲们和日伪军展开斗争。1940年,张森林调任区委书记,兼清苑县大队政委。这期间,他组织领导农、青、妇、工等各会及人民武装,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1941年敌军对冀中展开全面“蚕食”进攻,在冉庄周围密布岗楼、堡垒。到1942年“五一”大扫荡时,清苑县境内的炮楼共有67座,离冉庄10里之内,就有9个村建了炮楼。
为保存革命力量,坚持对敌斗争,张森林提出了挖地洞的设想,他认为根据本区的自然条件,“以冉庄为中心,冉庄和冉庄以西土质硬,适合挖地洞”。他首先在自家掏了一眼大洞,在洞里看文件,组织干部群众开会,研究对敌政策。后来,张森林号召冉庄的党员、干部、群众也挖了很多这样的隐蔽洞。在这些隐蔽地洞里,县、区、村留下坚持斗争的干部,白天看指示、写报告、计划工作,晚上出来进行抗日活动。
1943年农历三月初五夜间,张森林前往耿庄组织秘密会议,遭汉奸出卖,行踪暴露,他所掩护的爱国学生脱险,但当他突围时脚部负重伤,不幸被捕。日伪军先将他押往耿庄炮楼,而后连夜转到段庄炮楼,对他软硬兼施,限期逼他交出各村党员名单以及冉庄地道构造图。面对敌人的酷刑,他宁死不屈。三月初八,张森林被敌人残忍地活埋在段庄村郊,牺牲时年仅34岁。
当他被捕后,冉庄百姓筹集了三百大洋,准备买通敌人,在敌人活埋张森林之后赶紧刨出来。没成想,三百大洋送出去了,赶到现场的百姓却发现日军活埋了张书记,还在他头上打了几镐头,张森林英勇牺牲。冉庄村民高志、高老白等人连夜把张森林尸体自段庄偷运回冉庄村,在清洗周身的血迹时,从内衣袋中发现张森林用敌人让他写悔过书的纸笔写就的“就义辞”:“鳞伤遍体做徒囚,山河未复志未酬;敌酋逼书归降字,誓将碧血染春秋;人去留得英魂在,唤起民众报国仇!”
张森林牺牲后,冉庄村党组织带领村民继承了烈士的遗志,发展完善地道,在村内原有的隐蔽洞基础上,修筑成村村相连、户户相通的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地道网以十字街大槐树为中心,有东西南北4条主干线,并向四面八方延伸支线24条。
地道分军用、民用两种,军用地道用来调兵遣将,设有指挥部、地下兵工厂、陷阱等。民用地道则用来藏人藏物,有十三口水井相连,可以通风、排水、取水。冉庄人民还设计了各种构思巧妙的地道口,有牲畜槽、锅台、水井等。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敌人,全村各重要路口都修有各种作战工事,具备了三通(即高房、地道、院落相通)、三交叉(即明暗火力、高房、地堡火力、墙壁与地平堡火力交叉)、四好(即好打、好钻、好藏、好跑)、五防(即防破坏、防封锁、防毒、防水、防烟)的优点,形成了一副“地上地下一齐打”的战斗网。仅1945年4月至6月,冉庄地道战就取得了三战三捷的战绩。整个抗战时期,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优势配合武工队等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的称号。
曾任冀中军区司令员的杨成武在考察冀中平原的地道之后写了一本小册子——《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战争》,总结了各地的经验,还探讨了地道战的战术问题,列举了在地道中生存、战斗的许多方法。他还在回忆录里写道:“冀中全区到底有多少地道,没有仔细统计过。只晓得一九四四年下半年以后所挖的地道就有一万多里长了。在战争最残酷的岁月里,冀中人民以英勇的战斗精神和无穷智慧筑起一道‘地下长城’,化无险可守的平原为抗敌要塞”。
80多年过去了,村口的大槐树枝叶已脱落,但主干被妥善保护,依旧挺立。大槐树上依然悬挂着一口铁钟(非原物)。冉庄地道战遗址1961年就被定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的遗址保护区面积有20万平方米,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基本保持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地下则保留着当年作战用的地道3000多米,还有掩体、兵工厂、指挥部、翻板、陷阱等地下作战设施23大类256处。
张森林烈士的《就义辞》被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原件在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展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也有复制品展出,它见证了冀中最艰难时期里军民齐心抗敌的烽火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