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风云气象卫星洞悉台风的“来龙去脉”?
中国气象局

2025-07-31 18:07 语音播报

时事

一张卫星真彩色云图,第8号台风“竹节草”中心明确,周围对流云团发展旺盛的“模样”清晰可见;一段动态卫星云图动画,台风带来的降雨位置与范围、降雨强度大小一目了然,每一帧卫星图都藏着强降雨的“基因”。

7月31日,风云四号B星真彩色云图监测显示:台风“竹节草”组织结构松散,中心附近的对流云团发展旺盛,主体云系覆盖浙江北部、江苏、上海、安徽、山东东南部等地。台风“罗莎”螺旋结构清晰,中心附近及西侧的对流云团发展旺盛。

当“竹节草”还在遥远的海域“蠢蠢欲动”、暴雨云系悄然酝酿时,风云气象卫星早已锁定其踪迹。

风云四号B星云图叠加台风“竹节草”路径 2025年7月31日8时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以下简称“卫星中心”)利用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B星、中国首颗低倾角轨道降水测量卫星风云三号G星、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D星组网观测的方式,更快更大范围地监视台风移动路径、云系演变、环流特征、风场、温湿度和降水等情况,为台风的路径、强度和风雨影响研判和预报等提供有效支撑。

风云四号B星长波红外云图 2025年7月31日8时15分

这些不同类型的风云气象卫星凭借各自独特的技术优势,共同织就一张精准捕捉天气变化的“监测网”。风云四号B星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响应灵活,每1分钟就可生成一张指定区域云图,且空间分辨率精细到250米;搭载主动式微波遥感器的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G星可实现对台风系统三维立体扫描,显著提升对台风内部结构的监测精度;携带被动式微波遥感器的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D星对台风眼墙结构的观测具有独特优势,能利用微波穿透云层的特性,给台风定位定强提供支撑。而基于这些卫星反演得到的大气温湿度廓线产品和海洋温度产品,也成为诊断台风热力结构和环境场特征的重要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监测体系的重要补充,极轨气象卫星还可用于洪涝和水体监测,可捕捉到新增水体面积的变化,为灾害影响评估提供高精度数据支撑。

在本次台风监测过程中,卫星中心在产品开发上深度融合气象卫星与雷达优势,研发高时空分辨率的区域观测云图和地基雷达反射率因子叠加显示的产品,更精细地呈现降雨强度,为短时临近预报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编辑:丰家卫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