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药王庙何时能对外参观开放呢?
2025-07-31 22:3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都城药王庙极多,其著名者四:一在东直门内,曰东药王庙;一在地安门外西步量桥,曰西药王庙;一在安定门内之西,曰北药王庙;一在天坛之北,曰南药王庙。”

南药王庙初为李诚铭献谄魏忠贤所建生祠,名“鸿勋”,建于天启七年(1627)五月,崇祯四年改为敕封药王庙。乾隆年三十年重修。至今已有380余年历史。1989年公布为崇文区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至2015年对西部的三座大殿及配殿进行了挑顶大修,施工中出土了七块完整的碑身、10个碑座,1块碑首,断碑1块。寺庙东部的吕祖殿尚存。

《明史》卷三百六记载:生祠之建,始于潘汝祯,汝祯巡抚浙江,徇机户请,建祠西湖。六年六月疏闻于朝,诏赐名“普德”。自是,诸方效尤,几遍天下。其年十月,孝陵卫指挥李之才建之南京……七年五月,通政司经历孙如洌、顺天府尹李春茂建之宣武门外……户部主事张化愚建之崇文门,武清侯李诚铭(197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三百卷又作李铭诚)建之药王庙……每一祠之费,多者数十万,少者数万,剥民财,侵公帑,伐树木无筭……上林一苑,至建四祠。童蒙建祠延绥,用琉璃瓦。诏建祠蓟州,金像用冕旒……凡疏词揄扬,一如颂圣,称以“尧天帝德,至圣至神”……而华奎、诚铭辈,以藩王之尊,戚畹之贵,亦献谄希恩,祝厘恐后。最后,巡抚杨邦宪建祠南昌,毁周、程三贤祠,益其地,鬻澹台灭明祠,曳其像碎之。此疏至,熹宗已崩,庄烈帝且阅且笑。忠贤觉其意,俱书伪辞,帝辄报允。无何,忠贤诛,诸祠悉废,凡建祠者概入逆案云。

潘汝祯(15731627)天启甲子(1624年)榜眼,魏党中人。曾任逝江巡抚,于天启六年(1626)为魏忠贤建生祠,升为南京刑部尚书,后被诛杀。

武清侯李诚铭系外戚李伟之孙。《明史》卷三百记载:李伟,字世奇,漷县人,神宗生母李太后父也……神宗立,封武清伯,再进武清侯……万历十一年卒,赠安国公,谥庄简……子文全嗣侯,卒,子铭诚嗣。天启末,铭诚颂魏忠贤功德,建祠名鸿勋。庄烈帝定逆案,铭诚幸获免。

北京古籍文献中最早记述南药王庙的是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帝京景物略》对庙祀伏羲、神农、黄帝诸神貌像以及从南药王庙山门南望天坛景致“黄垣一周,树头屯屯,方殿猗猗,圜丘苍苍”的描述颇详。“黄垣一周”也可佐证崇祯年间天坛的坛墙还是土筑之墙。“天坛临溪,溪当门”,说明那时天坛北面的外坛墙有郊坛河,三里河清澈的溪水经桥湾、水道子缓缓从南药王庙门前流向红桥,经法华寺、法藏寺等地流入南外城护城河。《帝京景物略》记载:天坛之北药王庙,武清侯李诚铭立也。庙祀伏羲、神农、黄帝,而秦汉来名医侍。伏羲,尝草治砭,以制民疾。厥像:虵身、麟首、渠肩、达掖、奯目、珠角、骏毫、翁鬣、龙唇、龟齿,叶掩体,手玉图,文八卦。神农,磨蜃,鞭茇,察色,齅尝草木而正名之,病正四百,药正三百六十有五,爰着本草,过数乃乱。厥像:弘身、牛颐、龙颜、大唇,手药草。黄帝,咨于岐雷而内经作,著之玉版。厥像:附函、挺朶、修髯、花瘤,衮冕服。左次,孙思邈,曾医龙子,出千金方乎龙藏者。右次,韦慈藏,左将一丸,右蹲黑犬,人称药王也。侧十名医:三皇时之岐伯、雷公,秦之扁鹊,汉之淳于意、张仲景,魏之华陀,晋之王叔和、皇甫谧、葛洪,唐之李景和,盖儒道服不一矣……左墀碑文书丹,俱恭顺侯吴惟英也。天坛临溪,溪当门,门瞻之,黄垣一周,树头屯屯,方殿猗猗,圜丘苍苍……

《帝京景物略》还载有莱阳左懋泰“药王庙”五言诗一首:

俨然药王祠,结甃依皇穹。男女趋朔望,石碣思鸿蒙。

披图者羲皇,炎帝嗅蒙茙。轩辕内经作,三圣相折衷。

后贤左右之,坐以列西东。一事有本末,资生宁终穷。

若金石草木,虻蛭施其躬。岐雷生相踵,今古无疲癃。

左懋泰(1597-1656),字韦诸,号大莱,山东莱阳人,明崇祯七年进士,官至吏部员外郎。明朝灭亡,曾入李自成起义军,任起义军兵政府左侍郎,镇守山海关。1643年,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起义军败西撤,左懋泰未随,也拒不降清,回山东故里。顺治六年,仇家告发左懋泰镇守山海关时有抗清嫌疑,因此获罪。全家百多口人被流放尚阳堡。顺治甲午年,左懋泰移居铁岭,顺治十四年赦为民,遂定居铁岭。左懋泰于戍所期间,励砥志节,勤于著述,在流人中很有威信,称他为“塞外高松”,诗文更为众人所倾倒,被公认为“天下文章”之大家。

《天府广记》《日下旧闻考》《宸垣识略》《京师坊巷志稿》诸书记述南药王庙史迹均简略。1988年刘殿凯先生撰文《北京的南药王庙》和1989年版《北京名胜古迹辞典》记述南药王庙供奉佛像情况较详。但对南药王庙的建筑形式规制、庙内法物等记述有所缺疏。尤其遗憾的是对南药王庙具有文物价值的,尚存13座石刻文献记载的石碑情况未涉足。

南药王庙西部原有砖石结构白色雕花拱券式山门,歇山顶,朱红色墙门额镌有五个醒目大字敕封药王庙,山门前蹲着两尊大铁狮子。进山门左右两侧竖着一对二三层楼高的大旗杆,每年腊月至正月底,旗杆顶上挂起大红灯笼,旗杆后便是钟、鼓二楼。

南药王庙西部的三层大殿,均坐北朝南。第一层正殿为药王殿,面阔3间,进深一间,前廊后厦,硬山顶、排山沟滴,清水脊,脊饰鸱吻与走兽,灰筒瓦屋面,内外梁枋施旋子彩绘,垂带踏跺三级。正殿供奉伏羲、神农、黄帝等泥塑神像,如《帝京景物略》所描述。孙思邈是唐朝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精通医药,著有《千金方》,人称药圣;韦慈藏是唐朝京兆(今陕西关中)人,善医术,自武则天后为众医所推崇,人称药王。东、西两侧配殿各面阔3间,前出廊。东配殿供马王爷和龙王爷,传说马王爷有三只眼,主管天下飞禽走兽,龙王爷管风调雨顺。西配殿供月下老人。

第二层正殿为玉皇殿,建筑规制规模与第一层药王殿相同。正殿东南角辟有骑墙便门。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塑像,两侧分立四大天王和陈列兵器。东配殿供奉斗母娘娘,相传她是北斗众星之母,礼拜斗母可以救苦除难。西配殿供奉九位圣母:王母娘娘、子孙娘娘、收生奶奶、眼光奶奶等,由她们分别主管天下妇女中的不孕、难产、小孩疾病等,因之过去妇孺常去烧香还愿。

第三层大殿为三清殿,面阔5间,进深三间,前出廊,硬山顶、排山沟滴,清水脊,脊饰鸱吻与走兽,灰筒瓦屋面,内外梁枋施旋子彩绘,垂带踏跺三级。正中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太上老君。两侧分别供着道教所信奉的其他十几位天神。三清殿正西,并排而立的原有一座二层小楼,楼下是关公殿,楼上为唐明皇殿。当年京城唱大鼓的、说相声的曲艺界人士,在每年四月十八日都到唐明皇殿焚香祭祀祖师爷。新中国成立前曲艺界的刘宝全、姚俊英、常连安等每年都到此进香。

南药王庙初建时只有药王殿、玉皇殿和三清殿及各配殿等。清康熙三十二年建木楼和药王寝宫。乾隆三十年建戏楼、文昌及真武二殿,吕祖殿和东面的平房大多是嘉庆以后所建。

2015年笔者仔细勘查,意外发现东晓市街99号蛮子大门院内吕祖殿尚存,面阔三间,硬山顶,筒瓦屋面,现为民居。尚存的吕祖殿是南药王庙东部建筑群唯一的遗存。现存吕祖殿北面有三间后盖的北房,再往北即第十一中学1956年建的三层灰教学楼。

南药王庙东部建筑也贯穿在南北轴线上。与山门并列平行的有一排临街罩房,现为东晓市街99号蛮子大门院位置。面对罩房第一层殿即吕祖殿,供奉八仙之中的吕洞宾。其后有文昌殿、真武殿。相传文昌是北斗七星之上六颗星的总称,主宰人间功名禄位之神。真武就是传说中的玄武,在北方,它同青龙、白虎、朱雀合称四方之神。真武殿后有一座带罩棚的大戏楼,当时城南一带的士商、梨园、行会等祭祖时常来此处办堂会。戏楼北是药王寝宫,宫内供奉着药王爷和十大名医,在它西边还有一个小配殿,供财神爷赵公明。最后是一栋二层上下开间各七间半的木楼,楼上供奉东王公、太阳公、东岳大帝、灶王爷、南北五祖等几十位神像,大多为木雕、少为铜铸神像,楼下存放祭神的用品杂物。这组建筑东边有七、八个小院落,多为僧舍,后来大部分用于停灵和出租。

北京市档案馆存,1928年北平特别市政府寺庙登记中的南药王庙(档号J181-15-316)记载:药王庙坐落外五区东小市四十四号,建于明,属私建。庙面积东西宽十一丈五尺,南北长三十八丈九尺,殿宇二十四间,群房二十间;附属茔地三亩,位于永定门外二郎庙,附属房屋八十一间,又戏楼一座。管理及使用状况为除殿宇二十四间外,计租赁者二十二间,其余房屋自住以及经理商业。庙内法物有三皇等像一百二十尊,铁钟一口,铁磬四口。

北京市档案馆存,1936年北平市政府第一次寺庙总登记中的南药王庙(档号J2-8-1196)记载:药王庙坐落外五区崇文门外东晓市四十四号,建于明,乾隆年间重修,不动产房基地十一亩三分,房屋二百十四间。附属茔地三亩,位于永定门外二郎庙。管理及使用状况为供神外自住出租。庙内法物有神像二百三十位,礼器一百四十一件,乐器八件,法器二十七件,铁狮子两座,神龛二十七座,供桌四十五张,另有石碑十四座,又二座,井一眼,旗杆两根,槐树等十四棵。

南药王庙自始建之日起,每逢初一、十五两日有庙会。(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岁之四月中旬至廿八日为药王诞辰,香火极盛;惟除夕至元旦彻夜不断。拜庙进香者多不得入庙,于神路街外设香池数处,焚香遥拜。庙西为金鱼池,育养朱鱼,以供市易。都人入夏,结棚列肆,狂歌轰饮于池沼之上。旧传有瑶池殿,今不可寻矣。居人界池为塘,植柳覆之,岁种金鱼以为业。池阴一带,园亭甚多,南抵天坛,芦苇兼葭,一碧万顷。

陈宗藩著《燕都丛考》记载:庙内设有戏楼,规模宏大,现已作为药行公会,余房并出租为各行堆货房。现在盛称庙内某字号之油炸蜜供为最驰名云。

清中期以后,南药王庙香火逐渐冷落。但来此赶庙会的人越来越多。庙内以卖各种风味小吃为主,庙外商贩云集,各种玩艺、风筝、干鲜果品等应有尽有,叫卖声不绝于耳。每月逢朔望之日,以药王庙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一个商贩贸易市场。同时鲁班馆一带以同兴和、龙顺成等为代表木器作的兴起,由此东晓市街便发展繁荣起来,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北平和平解放前夕。

南药王庙作为东城区文保单位,其历史文化深厚,祈盼能够早日对外参观开放。


作者:

李忠义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