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空投生活物资近3吨,区级道路受损路段今天将全部恢复
北京发布

2025-07-31 23:59 语音播报


▲7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市政府领导,市水务局、市消防救援总队、密云区、怀柔区主要负责人通报情况并答记者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余俊生主持。

北京市怀柔区委书记张强:

这次强降雨,全市最大小时雨强在怀柔区琉璃庙镇东峪村,为95.3毫米,琉璃庙镇位于京北山区,山地高差大、坡度陡,人口主要集中在山谷狭窄地带。强降雨发生后,琉璃庙镇内南北连接北京与河北的主干道111国道,东西连接延庆与密云的234国道全部阻断,8条区级公路受损严重,乡村道路全部损毁,沿干道铺设的主光缆全部中断。

初步统计,全区受影响的村庄(含自然村)198个,灾害影响人口近10万人,受灾害影响房屋1.8万间,农田、果树、大棚等整体受灾近1.1万亩。琉璃庙镇受灾最为严重,25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道路、电力、通讯全部中断,受损房屋8800间。这是初步的统计结果,有关灾害损失评估正在全面进行中。

强降雨发生后,怀柔区根据雨情雨量变化,迅速启动应急指挥体系,投入全区力量,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力组织群众避险转移。组织消防等专业力量,连夜奔赴琉璃庙镇重灾区以及区内其他重点区域,组织群众转移。截至目前,累计转移群众15380人,在全区设置107个安置点,3个区级安置点,每个安置点均建立工作专班。

争分夺秒打通“生命线”。抢修损毁道路,目前,111、234国道阻断点全部打通,具备应急通行条件,区级道路受损路段今天将全部恢复。抢修供电系统,受灾村已实现应急供电全覆盖。保障群众饮水安全,通过应急供水车、安装净化设备、空投等多种方式,解决群众生活用水需求,目前正在加紧修复损毁供水设施。保障通信畅通,北部山区通讯已基本恢复。全力保障物资供应,已向受灾地区调拨应急物资20.8万件,调配大型无人机56架次,空投生活物资近3吨、9850份。

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区1100多个基层党组织、1.5万名党员冲在防汛救灾第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58个,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383个,带领群众转移安置、自救互救,开展工程抢险、清淤除障等工作。在组织群众转移中,琉璃庙镇孙胡沟村党支部书记尹春燕逐家逐户查看转移情况,最后不幸被洪水冲走,其爱人、党员蔡永章,在协助尹春燕转移群众时也不幸被洪水冲走,我们心情非常沉重,目前正在全力组织搜救。

多方力量给予支持,形成抢险救灾合力。全区累计投入救援力量1.5万余人。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等专业力量和社会志愿者给予了我们强有力的支援,成为我们防汛救灾最坚强的保障。

当前,仍处于主汛期。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支持下,坚持群众生命至上,全力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持续开展搜救。组织专业力量,安排村民向导,对河道周边以及下游地区开展地毯式搜索,做好被困人员脱困和受伤人员医疗救治工作。

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保障受灾群众物资供应,解决群众临时居所,开展过水房屋安全鉴定,出台受损房屋维修和重建支持政策,积极落实卫生防疫、灾后理赔等系列措施。

加强研判严防次生灾害。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加强地质灾害、洪水风险监测预警和隐患排查整治,严防山体滑坡、塌方等灾害发生。

统筹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快损毁基础设施修复,全力做好环境消杀、垃圾清扫、清淤等工作,早日恢复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加快建立交通、水利、水务、市政、住房等修缮和重建项目清单,组织群众建设美好家园。

记者提问

记者:请问怀柔区对转移安置群众有何保障?

北京市怀柔区委书记张强:

截止到目前,怀柔区累计转移群众15380人,在全区设置了107个安置点,其中,区级安置点3个。目前安置点工作稳步开展,群众情绪比较稳定。

为了做好群众的服务工作,我们一是组建工作专班,加强工作统筹。安排曾在琉璃庙镇工作过、具有丰富经验的领导干部负责每个安置点组织管理。安排住宿服务、物资供应、医疗卫生等相关人员进驻安置点。同时,结合安置点情况,我们还成立了临时党组织,党员亮身份、担责任,把群众组织起来。

二是加大物资供应,特别是保障转移群众生活类、应急类的物资需求,让老百姓能吃上“热乎饭”,洗上“热水澡”。同时,我们也开通了社会捐赠渠道,对社会捐赠统一管理,统一发放,加强监督。

三是做好特殊群体的服务保障。我们安排卫生医疗机构在安置点设立服务站,对有基础病的群众每天进行巡视察看,对有特殊疾病需求的群众安排“绿色通道”。同时,在安置点做好防疫消杀,安排心理咨询团队做好村民的灾后心理疏导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细化服务,更好解决转移安置群众的实际困难,同时做好安置点与各村之间的有效衔接,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让群众安全有序返回家园。

北京市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

编辑:夏开晗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