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绳梯搭起洪流中的生命之光
1039调查团微信公众号 | 作者 任雪娇

2025-08-02 10:07 语音播报


2025年7月23日到29日,持续147小时的极端强降雨,造成北京密云、怀柔、平谷、延庆4个北部山区突发山洪,受灾严重。

7月29日下午,密云区大城子镇苍术会村,一条由消防救援人员与村民合力搭建的临时绳梯,横跨在水流湍急的清水河上。33名被困群众正依次通过这条生命通道转移,其中5个孩子被救援人员紧紧抱着渡河,8名行动不便的老人通过救援人员架设的滑索转移。

这场持续4个小时的救援,是北京特大暴雨中无数感人场景的缩影。灾情面前,专业救援、政府组织与群众互助交织成一曲生命赞歌。

密云区苍术会村三天三夜的坚守

7月29日上午11点,密云消防救援支队接到苍术会村的救援。支队政治部主任曹进带队赶到现场开展地势勘察。曹进说,因为上午的河水还是比较高的,等水流降下来等增援的力量再过来,有专门学过激流的、潜水的人员,带着一些专业的设备,从支队调集过来。

30多名村民已被困三天,他们断路、断水、断电、通信中断,最小的仅1岁半,还有七十多岁的老人,以及行动不便的小儿麻痹症患者。随后,密云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刘东带领水域救援队员赶到。现场河道宽阔,冲毁桥梁处是水流最急处,刘东决定,部分人员渡河到对岸,综合考量后在断桥处用拉梯搭建了绳桥和绳索。

消防救援人员在密云苍术会村转移被困人员/记者拍摄

密云消防救援支队承担着国家水域救援北京大队职责和任务。刘东带去的队员作为前突队,通过抛投器将绳索打向对岸,由对岸的群众帮忙拴到树上,然后绳索拉了一个斜45度角,从河这边顺流而下,漂到对岸。

在断桥搭拉梯的过程中,刘东发现正好桥上被冲倒的两棵大树可以做一个固定点,考虑断桥处距离合适,固定起来也相对容易一点。就采取了绳梯绳索结合的救援转移方案,行动便利的人员通过梯桥渡河,由绳索,老人的运输、儿童的转运,也能保证绝对安全。

消防救援人员在密云苍术会村转移被困老人/记者拍摄

另一旁,苍术会村村委书记殷守凤在救援现场忙碌着,安排好刚抵达的应急信号车,又用对讲机叮嘱河对岸被困群众,一定要配合人员转移安排。

殷守凤跟对讲机里在河对岸的村民说,尽量把所有人员转移出来,是最安全的,因为现在救援物资不好送进去,不知道还要被困几天。“别挂着侥幸心理,咱们这个一定要是有安全意识,今年咱谁都没想到这么大的洪水,造成这么大的损失,跟他们做做思想工作。”殷守凤沙哑着嗓子说。

密云苍术会村村委书记殷守凤/记者拍摄

从7月25日到26日晚上,殷守凤提前通知了苍术会村的14个自然村,加强暴雨应对,并且把离河边近、最危险的126名群众全都能转移到了村委会安置点。26日晚上洪水暴涨,她淌水涉险逐村排查。“我们14个自然村,就5个村干部。但是我们发动群众,发动所有的村民,发动党员,发动村民小组,各个去通知。我们把14个村通知到。该转移的转移,危险的转移到安全地带。”殷守凤说,全村共计1932人,745户村民,被转移的126个村民的家都被洪水冲毁了。

被困期间,村民们互相扶持。果长全带着1岁多的外孙,靠各家凑的矿泉水冲奶粉。绳索桥搭好后,他看着眼前清水河里湍急的水流,鼓足勇气第一个渡河,带领村民配合救援。“村里特别和谐,说我们家还有一瓶矿泉水,或者我们家还有两瓶热水,没事,能等着吧。”果长全说,等待救援转移的时候,发现有的人确实不敢过河,就想着自己先试一下,后边人看到他过河,就也敢过了。所以,他第一个走过了消防员架设的绳梯。

果长全抱着1岁半的外孙等待转移/记者拍摄

1岁半的幼儿随后被消防员抱着渡河转移出来。投入妈妈果莹的怀抱后,孩子被吓坏了的紧张情绪瞬间释放。妈妈果莹说,这两天就一直在清水河这边守着,白天晚上一直守着。回去就打各方面的求助电话,包括向自己的单位求助。“单位也一直在帮助我们,现在还是挺欣慰的。”果莹红着眼眶笑着说。

消防救援人员在密云苍术会村转移被困儿童/记者拍摄

果莹与儿子团聚/记者拍摄

“鑫园!这儿呢!”村民于桂芳紧张看着对岸准备渡河的女儿,她说每年六、七月份都会发水,今年的雨很罕见,第一次有这么大的水。听到有消息说消防人员要营救,就赶紧赶过来,等着接孩子。

于桂芳与女儿果鑫园团聚/记者拍摄

终于,母女相聚相拥。正在上大学的女儿果鑫园说,被山洪断路围困的3天里,大家始终相信会被救出。这个桥是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出路,被冲断后,每个人都很紧张,虽然大人小孩可能表达方式不同,但是能看出来都特别紧张。大家也特别好,没有慌乱,就说相信政府。

晚上7点半,天色渐暗。最后一名村民安全过河,晚霞映红了河道。

怀柔区碾子湾村绳索上的接力

除了密云,怀柔也是这次暴雨山洪中受灾严重的区域,特别是琉璃庙镇受灾最重,69个自然村道路、电力、通讯全都中断。

7月28日一早,怀柔琉璃庙镇去往碾子湾村的第一处断桥紧急抢通,运送应急物资的救援紧张进行。26日暴雨山洪发生当晚,琉璃庙镇多个村子断水断电、道路冲毁。

消防救援人员在怀柔琉璃庙镇运送物资/记者拍摄

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调派力量增援,与怀柔本地队伍并肩作战。海淀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苏卿臣介绍,7月26日晚11点接到总队调度命令,调派13车10艇71名指战员增援怀柔支队。增援抵达后,队伍立刻分成两组投入救援。每组35个人左右,一组在大地村,另一组琉璃庙。前一天周边的几个村需要转运的转运,有几个暂时没有网络、联系不上的村,就去查看了情况。28日主要运送物资的就是后河道跟碾子湾这两个村,把饮用水、面包,还有一些药品、物资及时送到。另外还有一些游客需要转运的,继续给转运出去。

消防救援人员在怀柔琉璃庙镇运送物资/记者拍摄

碾子湾村进村的河道是另一道难关。27日下午5点,杨宋消防救援站副站长李陈才带队员赶到时,水势正猛。他们隔岸呼喊,和村民约好第二天一早再来,等水小了想办法渡河。消防员在岸边守了一夜。

李陈才说,村里边是饮用水跟食品不足,断网断路。跟村民约定好早晨6点开始在这儿搭建木桥,从早上水流小了之后,就协商村民把木头转运过来,救援人员横渡去对岸搭建一个绳桥系统,过去之后再和村民一起搭了临时木桥。初步是可以过的,再加固一下,后续的村民也可以使用。搭好之后,救援人员先去到对岸,攻进待救援的村子,跟里边取得联系。

消防救援人员在怀柔琉璃庙镇碾子湾村塔木桥/记者拍摄

消防救援人员在怀柔琉璃庙镇搭木桥渡河/记者拍摄

在碾子湾村首批转移的人员中,两位伤者需要消防员用担架抬出去。村民石大哥开着自己的车在断路之间往返运送。他说,这两天都在给消防员送东西、送人,让消防救援人员少走点。28日中午已经往返三次,把后续救援人员送来,再把要转运的病人送出去一段路。

怀柔琉璃庙镇石大哥开车帮忙转运人员/记者拍摄

一组消防员把首批人员转移出去,其余队伍带着救灾物资通过临时木桥,继续前行去往碾子湾村村委会。途中,又遇到一个近百名游客被困的点位,再分出5名消防员转移游客。一位来自顺义的游客说,前一晚多亏民宿老板的通知和转移人员措施及时,山里的水来的速度特别快,30秒左右就达到了一米多高。民宿老板及时通知游客上山,“那个山上是最安全的,我们这里面的人都还好,都没有伤着。”这位游客说。

怀柔琉璃庙镇碾子湾村被困游客转移/记者拍摄

村子里的租户赵先生回忆起山洪发生那晚的惊险,自己跑了好几趟把朋友们都接上露台。三米高的露台眼看着水要漫过了,当时也害怕了。幸亏后来雨停了,水没上露台。但第二天又感到害怕了,因为天气预报说第二天还有中到大雨。赵先生说,村里的干部很负责,赶着大家拿着手电夜里走,搀扶着老人带到上游的大队支部,沿着被山洪冲毁的路基走了没多远就到了,那边地势高,安全。

消防救援人员继续往怀柔琉璃庙碾子湾村运送物资/记者拍摄

怀柔琉璃庙镇受灾村庄/记者拍摄

北京特大暴雨灾情中的守望相助

灾情发生,专业救援力量始终冲锋在前。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调集12个支队跨区增援,在密云、怀柔、平谷分别成立前沿指挥部。在怀柔区受灾最重的琉璃庙镇,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特种灾害救援处副处长傅杰说,道路、通信、电力“三断”,救援环境极端复杂。救援力量先是采用绳索的方式抵进了一些前期因为水大没法到达的区域,逐渐地对接了比较紧急的村子,最大限度把地方政府需要的物资送去。救援的时候,一个是天气条件,一个是当地的路况,还有就是天黑以后不安全。如果救援条件具备了,就会把人员转运出来。

密云消防救援支队300多名指战员加上来自6个支队增援的200多力量,日夜不停地投入密云抢险救灾一线。密云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王俊杰说,清水河上游来的水瞬间的水位就上来了,这也是预料不到的、极端的天气灾害导致的。很多村庄道路冲毁,通讯中断,救援人员徒步进入现场,把老人、孩子进行疏散转移,再送一些食品。

消防救援人员转移被困老人/北京消防提供

密云东边三个镇太师屯、北庄和大城子,救援到现场发现路几乎都冲垮了,太师屯水量最大的达到两米深的积水,道路也没有了,灯杆都倒塌了,包括电线都脱落了,到了现场消防车也开不进去。后来消防救援人员调集大的铲车开展救援。“难度非常大,利用舟艇和这些铲车把人员倒出来。”王俊杰说,整体警情有几个高峰,每天接警三四百起,消防救援人员几乎都在一线。

消防救援人员用铲车转移被困人员/北京消防提供

抢险救灾中,政府组织有序,群众互助温暖人心。密云区太师屯镇葡萄园村,群众自发用自己的铲车转移被困人员,也成为洪水中的摆渡,用特殊方式诠释了守望相助的力量。怀柔区琉璃庙镇老公营村28日中午通知整村撤离。老公营村村民袁清君是森林消防队员,山洪发生后主动救援,帮助受灾更重的邻居。他参与灾后自救,清淤泥,帮着清道路。很多村民家的厨房被水淹起不了火,村里组织自救,弄了一个临时的吃饭点儿,村民们有能力的出点力。

怀柔琉璃庙镇受灾村庄/记者拍摄

袁清君说,现在村里没水、没电、没网络,通讯设施不行,政府让全部撤离,因为天气预报说近期还有雨,怕再引发山洪泥石流。所以听从安排,就撤了,应该是去雁栖镇,那有安置点。

北京警方的警用直升机搭建起空中生命通道,转移人员、空投物资。密云区苍术会村村民于麟鹏看到直升机降低高度准备空投物资,赶紧前去接应。

于麟鹏说,直升飞机看到这边有险情,看到有人,就向群众招手。直升机降低之后,找一个平坦的地方开始投放物资,投了几箱水,几箱方便面,还有面包。“很有帮助,因为咱们这边电也没有,没法烧开水,只能喝矿泉水。”他收集物资后,运到临时的指挥部。而且,他今天过来是坐着电信的应急车,给他们指路,因为灾区这边没有信号,地图用不了,必须找一熟悉的人来带路。于麟鹏觉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大灾难面前没有人员伤亡,就是最大的万幸。

北京警航警用直升机空投物资、转运被困人员/北京警航提供

雨过天晴的希望

7月23日到29日,连续的极端强对流天气,导致密云、怀柔、平谷、延庆4个北部山区突发山洪,历史罕见、破坏性极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7月31日中午12点,全市因灾死亡44人,失踪失联9人。北部山区40个乡镇、312个行政村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包括242座桥梁受损,213个村断电。其中,密云区受灾最重,约11.3万群众受灾;怀柔区初步估计198个村近10万人受灾。灾情发生后,北京共转移群众10.4万人,消防共营救被困群众1879人、疏散转移3521人,损毁基础设施继续加快抢修。目前,相关救援仍在持续进行中。

消防救援人员转移被困群众/记者拍摄

范崎路阻断点抢通/北京市交通委提供

灾情中,一刻不停的“抢险、抢修、抢通”,见证了专业担当、政府高效与群众互助。密云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王俊杰说,每个村都有卫星电话,几乎都能联系上,联系以后大家也在自救。各镇各村各社区自己转移,互相帮助,找了一些安置点,提前安置了一部分。部署得比较好,该疏散疏散了,按组按队帮扶,都做了一些工作,体现出救援自助的能力非常强。

在这场灾难中,素不相识的人们拧成一股绳,筑起生命防线。雨会停,水会退,道路会重建。危难时刻,总有人挺身而出;困境之中,守望相助的力量总能带来希望。这就是洪流中最动人的中国力量。

北京雨情汛情滚动播报

编辑:高晨晨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