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春风斗古城》长安大戏院首演,红色经典彰显人民伟力,国粹艺术谱写烽火新篇
文旅北京

2025-08-02 21:17 语音播报

京剧

2025年8月1日,北京京剧院倾力打造的新编现代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在长安大戏院首演。这部凝聚艺术匠心与历史情怀的重磅大戏,以京剧艺术特有的唱念做打,刻画英雄群像、彰显人民伟力,再现华北古城地下斗争的壮烈史诗,以此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献礼。

当天的演出由张慧芳饰银环、金环,杜镇杰饰关敬陶,谭正岩饰杨晓冬,沈文莉饰杨母,韩巨明饰高大成。

1

红色题材谱写壮烈史诗

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改编自李英儒同名小说,聚焦华北古城地下斗争的生死博弈。杨晓冬潜入敌后策反伪军团长关敬陶,姐姐金环以簪为刃壮烈牺牲,杨母坠城明志,妹妹银环于悲痛中迅速成长、周密斡旋,最终成功营救杨晓冬。在众人感召之下,关敬陶觉醒明志、率部起义。该剧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古城人民前仆后继、舍生取义的壮烈斗争,彰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人民伟力。

《野火春风斗古城》曾被改编成电影,被几代人奉为经典。为更好地创排京剧,北京京剧院《野火春风斗古城》剧组专程拜访了电影主演、91岁高龄的王晓棠老师。首演前,王晓棠亲笔题写“贺北京京剧院《野火春风斗古城》创演成功!”成就两个艺术门类跨越60年的传承佳话。从原著小说到电影胶片再到戏曲舞台,艺术形式在变,但对历史的铭记、对英雄的礼赞、对信仰的坚守始终不变。这也是北京京剧院数十年来始终坚守的创作初心——努力打造一部具有强大感染力、满怀精神力量、承载民族情感脊梁的京剧作品。

2

立足传统融入创新表达

“守正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北京京剧院恪守京剧本体基因,着力构建传统程式与现代审美的深层对话。

京剧版增设了“芳草”这一意象——既是杨晓冬牺牲的恋人,更是万千英烈的化身。当金环就义、杨母坠城时,芳草以素衣翩跹之姿接引英魂,将白居易“离离原上草”的燎原诗意凝练为“野火烧不尽”的舞台诗眼。正如导演王筱頔所说:“革命浪漫主义需扎根戏剧冲突的土壤。”舞美设计季乔以转台与冰屏构建“空而不虚”的隐喻空间,多媒体投影精准契合演员位移轨迹,实现现实空间与情感流动的同步“转场”。创新始终以戏曲美学为轴心——正如唱腔设计朱绍玉所说:“所有突破均在京剧声腔中完成。”

《野火春风斗古城》用创演的实践证明:国粹艺术的生命力,正源于对传统最深切的敬畏和与当代审美的契合。

3

唱段丰富打造集大成者

唱腔是京剧艺术的核心表现形式之一。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为各行当设计专属唱段,全剧唱腔类型丰富、唱段较多,是该剧的特色之一。对京剧戏迷而言,酣畅淋漓的唱段听起来非常过瘾,也更易引起情感共鸣。

为凸显金环的刚烈性情,主创为其设计了“娃娃调”唱腔;银环温柔娴静,因此多用传统的西皮二黄唱腔;为了区分杨母与以往京剧现代戏中的“母亲”形象,特别设计了“汉调转二黄慢板”的唱腔,杨母饰演者之一沈文莉非常喜欢这个唱段:“非常适合表达感情,学得快,唱得顺,演出时观众也有积极反馈。”在关敬陶雪夜明志的桥段,他与杨晓冬合唱“双嘎调”激荡人心,音乐与剧情相互映衬,将全剧推向高潮。

此外,主创还独具匠心地为每个人物匹配了特色乐器。比如银环、金环用小提琴,杨晓冬用大提琴,杨母用民二胡……而关敬陶是个比较“冷”的人物,导演形容他是“丢掉自己灵魂的人”,于是将笙作为他的乐器,来展示“迷失的疏离感”。该剧唱腔设计朱绍玉说:“我们京剧的音乐创作,怎么才能与时俱进?要不断吸收借鉴各种艺术门类、艺术形式。越是搞传统戏曲,越要跟上时代。”

4

满堂喝彩引发时代共鸣

8月1日首演现场,各年龄层的观众济济一堂。一位银发爷爷由家人搀扶前来看戏,据家人介绍,爷爷老家在河北农村,他小时候家后院有个人被日本人抓了,就是银环这样的交通员。另一位青年观众表示:“电影太深入人心了,好奇京剧怎么演,也看到了独属于京剧的东西,非常惊喜,不虚此行!”也有放暑假的学生相约前来看戏:“要永远感谢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前辈们,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民族的苦难才得以终结,我们才能平安、幸福地生活。”

演出结束,很多观众等候在后台门口,期待与自己喜爱的角儿见上一面。一位天津观众难掩兴奋:“超出预期,北京京剧院角儿太多了,我相信他们的创作水平,期待下次去天津演。”

有戏曲评论家说:“实现了京剧传统表演技法与当代审美的交融,既深扎传统根脉,又激活当代审美,既是对抗战英灵的深情告慰,更是国粹艺术恒久生命力的有力证明。”

新编现代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将于8月2日至5日在长安大戏院持续上演。北京京剧院将在演出中持续锤炼艺术品质,以淬火重生的红色经典彰显人民伟力,用守正创新的国粹笔墨续写烽火新篇。


编辑:丰家卫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