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展|北京老城五年新变化,都在这儿!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陈雪柠 方非 美编 冯晨清

2025-08-04 13:44 语音播报


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
获批复5周年实施成果展
在市规划展览馆开幕
立体展现2020年至2024年
核心区控规实施
在政务保障、老城保护、
民生改善等领域取得的成果

《北京晚报》2025年8月4日版面
探展・亮点

长安街实体模型
讲述峥嵘岁月

核心区包括东城、西城两区,
步入第一展厅,
《长安街及其延长线规划建设实施成效》
影片滚动播放,
屏幕下方则是长安街实体模型。

长安街实体模型。

工作人员介绍,
长安街实体模型,
对应的范围西至木樨地、东至永安里,
全长9.8公里。
直观展示了核心区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规划建设实施成效。
以长安街为依托,
核心区中央政务功能布局持续优化,
政务环境不断提升,
“央地协同”推进规划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果。
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兴”。
展览在回溯首都发展历程基础上,
展出了不同时期的影像资料,
天安门广场改扩建、
“十大建筑”建设等情景历历在目,
再现峥嵘岁月。

中轴线景观视廊
再现老城韵味

展厅内,
中轴线的各遗产点
以简约现代的光影形式,
投射于脚下。
观众可“漫步”中轴线,
观看视频《亘古纵横 汤汤不息》,
了解核心区在文物修缮、
文物腾退、环境整治、
风貌不协调建筑整治等方面
取得的多项标志性成果。

展览现场。

工作人员介绍,
核心区控规中提出36条战略级景观视廊,
其中,鼓楼与景山间的互相眺望
是传统中轴线最重要的景观视廊之一。
从对比照片里,
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
整治前后的巨大变化。
此前因受到北海医院等建筑影响,
该视廊景观和地安门外大街
风貌的完整性被破坏。
近年来,随着这些建筑的拆除,
历史经典景观视廊得以再现。
在展厅内,
观众可以通过与电子屏的互动,
感受老城韵味。

探展・解码

智囊团“跨界共创”
再现老城记忆

市规划展览馆馆长赵幸介绍,
核心区控规编制时有21家顶尖团队、
300余位专家共同参与,
这次展览延续了共创基因。
团队邀请了东西城两区
及各相关部门、各实施主体、
26个高校智库及规划建筑设计单位等
进行“跨界共创”,
在一次次讨论碰撞中,
共同点燃展项创意的火花。

北京传统民居屋面。

例如北京传统民居屋面中
很多做法都很有意思,
有的在清水脊屋脊两端
做了向上翘起的造型,
看起来像蝎子翘起的尾巴,
我们常把它叫作蝎子尾;
还有的屋脊部分外形
与驮在马背上的马鞍相似,
得名鞍子脊。
这些形式都可以在沙盘中找到。

探展・提示

■地点: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一层(前门东大街20号)
■展期:常设展
■展出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
■参观方式:通过“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周二至周日每日15:00提供定时免费讲解

探展

编辑:洪燕杰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