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总医院科普时间: 世界母乳喂养周——从“第一口奶”到“全家护航”,科学喂养一步到位
2025-08-05 13:0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2025年8月1日至7日是第34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为“支持母乳喂养,呵护健康未来”,旨在强调母乳喂养对儿童健康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推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母乳喂养促进工作机制,完善支持母乳喂养的政策体系、服务网络、场所设施,不断提升母乳喂养水平。

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喂养方式的选择常常是新手爸妈最先操心的事。母乳喂养,这份大自然赋予母婴的特殊联结,不只是一份简单的喂食,更是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上得到的第一重健康守护。那么如何科学喂养呢?应急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葛丽霞为家长们支招。

1.母乳喂养到底好在哪?

大家常说母乳是“液体黄金”,这话一点不假。它的营养搭配太巧妙了,是任何配方奶粉都模仿不来的。 宝宝刚出生时,肠胃弱,母乳会提供容易消化的乳清蛋白;等宝宝再长大些,需要更多能量,母乳里的脂肪含量会悄悄增加,完全跟着宝宝的需求来调整。 更重要的是,母乳里藏着好多“保护因子”——像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这些,就像给宝宝穿上了一层隐形的“防护衣”,能帮着抵挡细菌、病毒,让宝宝少感冒、少拉肚子。身边很多妈妈都有体会,母乳喂养的宝宝,半岁前生病的次数确实少一些。

对宝宝的小肚肚来说,母乳也是最好的“营养品”。里面的益生菌和益生元能帮着宝宝建立健康的肠道菌群,减少胀气、便秘的麻烦,长远来看,对免疫力发育也有好处。此外,母乳里的DHA、牛磺酸这些成分,对宝宝的大脑和眼睛发育特别好,谁不希望宝宝聪明伶俐呢? 对妈妈来说,喂奶时宝宝贴着胸口的温暖,是特别珍贵的亲子时光。而且喂奶能促进子宫收缩,帮助身体恢复,还能降低乳腺癌、卵巢癌的风险,可谓一举多得。

2.掌握母乳喂养技巧,让喂养更顺利

刚开始喂奶,新手妈妈难免手忙脚乱,掌握几个小技巧,能少走不少弯路。

含乳姿势很关键:宝宝吃奶时,不能只叼着乳头,得把大部分乳晕也含进去,下巴贴着妈妈的乳房,嘴唇像小鱼嘴一样往外翻。这样宝宝吃得省力,妈妈也不容易乳头疼。

婴儿姿势:摇篮式(宝宝侧躺在怀里,头靠在胳膊弯)、侧躺式(适合剖腹产的妈妈)、橄榄球式(把宝宝夹在腋下,乳房大或者双胞胎妈妈可以试试)都不错,找到自己和宝宝都舒服的姿势就行。

饿了就喂别卡时间:新生儿的小胃就像玻璃球那么大,饿的快,一饿就会哭、会啃手。这时候别等,赶紧喂。每次两边乳房换着喂,大概15到20分钟,既能让宝宝吃饱,也能刺激奶水分泌。

3.怎么知道宝宝吃饱了?

吃饱的宝宝会自己松开乳头,小脸蛋红扑扑的,一副满足的样子。一天下来,尿布湿6到8片以上,大便两三次(一般是金黄色的软便),体重每周长个三两到四两,这就说明奶水足喂养得很好。

4.想让奶水多起来,不妨试试这几招

不少妈妈总担心“奶水不够”,其实只要方法对,大多数宝妈都能给宝宝足够的奶水。 先让宝宝多吸是王道:奶水这东西,越吸越多。宝宝吸乳头的时候,会刺激妈妈的身体分泌泌乳素和催产素,一个管“生产”,一个管“输送”。所以每天喂个8到12次,晚上也别偷懒(夜里泌乳素分泌更旺盛),别因为怕麻烦就少喂。

剩奶别憋着及时排空:每次喂完如果乳房还有点胀,就用手或者吸奶器把剩下的奶水挤出来。这样既能避免奶水堵在里面发炎,也能告诉身体“还需要更多奶水”。用吸奶器的时候别太使劲,免得伤到乳腺。

妈妈吃好睡好奶水才好:哺乳期不用顿顿大鱼大肉,但得吃得杂一点:鱼、蛋、瘦肉、豆腐多吃点,新鲜的蔬菜水果也不能少,每天多喝水或者清淡的汤(比如蔬菜汤、瘦肉汤,太油的浓汤反而可能堵奶)。还有,能睡就赶紧睡,宝宝睡你也睡,别老熬夜。心情也很重要,愁眉苦脸的容易影响奶水,家里人多帮忙分担点,妈妈才能轻松点。

热敷按摩来帮忙:喂奶前用温毛巾(不烫手就行)敷敷乳房,敷个5分钟,再轻轻从乳房旁边往乳头方向打圈揉揉,奶水会更容易出来。

5.这些小疑问,一次说清楚

问:“刚生完奶水少,是不是就得加奶粉?”

答:刚开始那几天,奶水看着少,但那是“初乳”,浓缩的都是精华,全是免疫因子,对宝宝特别重要。多让宝宝吸几天,奶水慢慢就多了。别一着急就加奶粉,宝宝吃了奶粉不饿了,吸得少了,奶水反而会更少。

问:“感冒了还能喂奶吗?”

答:能喂!妈妈感冒的时候,身体里已经有抗体了,这些抗体会通过奶水传给宝宝,宝宝反而更不容易生病。喂奶时戴个口罩,勤洗手,别对着宝宝咳嗽就行。要是需要吃药,问问医生哪些药哺乳期能吃。

问:“什么时候加辅食?母乳能喂到多大?”

答: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宝宝6个月前只喂母乳,不用加水或其他东西;6个月后开始加辅食,母乳继续喂,能喂到2岁以上最好。当然,具体喂多久,看妈妈和宝宝的情况,但前6个月纯母乳喂养,能给宝宝打下好底子。

6.母乳喂养,全家总动员,搭把手更轻松

喂奶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家里人多帮忙,妈妈才能更有底气。爸爸可以多换换尿布、哄哄宝宝,让妈妈能多歇会儿;长辈多给点鼓励,别老念叨“奶水够不够”,少给点压力。一家人其乐融融,齐心合力共同呵护宝宝,母乳喂养才能更顺利。 从宝爸宝妈一开始的笨手笨脚,到后来的默契十足,母乳喂养的路上可能有辛苦,但更多的是宝宝依偎在怀里的温暖。这份带着妈妈体温的爱,会成为宝宝成长中最珍贵的礼物,也是妈妈心里一辈子的甜!

来源:应急总医院

供稿:儿科

作者:葛丽霞

审核:刘丽利

编辑:莫鹏

监制:彭雪征


作者:

应急总医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