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之变|明里暗里,都有机器人在帮你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曹政 邓伟 刘平 美编 宋溪

2025-08-05 15:42 语音播报


吃饭时有机器人大厨
就医时有机器人拿药、配液
甚至能协助医生完成手术
学校有机器人助教
公园有机器人巡护树木
在北京,机器人正在
解锁越来越多的职业身份

2023年以来,本市
共支持199种机器人创新产品
在134种场景内实现应用
覆盖工业制造业、商业服务
教育、医疗、园林等11个领域

《北京晚报》2025年8月5日版面

智慧医院

机器人配药 两三分钟备齐

在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
患者在门诊取药时
可打开手机蓝牙
走入药房附近“感应区域”,
医院小程序会自动弹出
“取药报到”提示。
只需两三分钟的工夫,
药房便把所有药备齐,
提醒患者前来取药。

在药房的地面上、货架上、
药盒上都贴着二维码,
这是专门给药房里
一高一矮两款机器人“看”的。

记者探访时正好赶上
名为“达格列净”的药品补货。
“系统如果发现
自动发药机里的药品不够了,
会给机器人补货的指令。”
安贞医院药事部主任林阳说,
补货指令发给
身高两米左右的高个子机器人,
它会立刻移动到药品周转区,
从十几个货架、上千个药箱里
准确无误地找到“达格列净”,
然后用机械臂将药箱抱下来,
传送给小个子机器人。
小个子举起双臂把药箱
托举放到发药机的传送带上。
患者到达药房取药时,
药师只需扫一下单子上的码,
药品就从药机里自动发出,
沿螺旋轨道直接滑到窗口。

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的智慧药房

机器人配液 全程一气呵成

配液如今也由机器人完成。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里,
全自动配液机器人“接单”后,
在无菌的环境下,
三只机械臂各司其职,
分别拿着药、针和液体,
完成贴签、取药、混合等
一系列工作。
即使是玻璃安瓿瓶
需要先切割掰掉盖子、
西林瓶先注射液体震荡混悬,
它都一气呵成。
平均每小时可配80到120袋液。

配好的液也不用人工去送,
通州院区有专门的
智能物流传输系统,
药师们将配好的药品装入小车,
输入目的地,它便沿着
电动轨道快速直达病房了。

除了抓药、配液,
机器人还走进了手术室,
成为医生的助手。
目前,安贞医院骨科、
神经疾病中心、
泌尿外科已开始使用
机器人辅助手术,导管室
也将使用冠脉介入机器人。

●数说

北京安贞医院梳理了
自动化生产、巡查和运输、
手术、康复、理疗等
8类67种应用场景需求,
公开征集并筛选
21家企业33款产品。
目前已有28款产品入院试用、
1款手术耗材运输机器人
按需定制开展攻关。

聪明课堂

机器人助教 讲课答疑有求必应

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无论是课堂上帮助老师讲解
课本的延伸知识,
还是课下为学生解答问题,
机器人都有求必应。
该校科技教育中心主任杜春燕介绍,
不论是智能科技类的课程,
还是语、数、外等传统课程,
机器人都参与了进来。

这款只有一米多高、
长得很可爱的教育机器人
有个强大的“大脑”。
“它装载的睿云教学大模型
沉淀了二十余年的教学、
教研数据,能精准理解
教育场景的需求。”
为机器人配上“最强大脑”的
北京尚睿通教育科技公司
副总经理彭守业说。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课堂上的机器人

不久前,老师们还带领
人工智能社团的学生们,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
对一台配送机器人进行升级。
如今,大家在手机上
就能把机器人叫来,
下达各种任务。
在杜春燕看来,
可随手触摸的人工智能课堂,
给孩子们“种”下兴趣的种子,
启迪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数说

市经信局已经会同市教委
先后在本市14所中小学
部署了38台机器人,打造了
“机器人老师”和传统老师
共同授课的场景,
并梳理了涵盖4家企业、
18款产品的教育场景产品清单。

园林养护

巡护机器人 实时监测树木虫害

在玉渊潭公园晨练的游客间,
一米高的园林巡护机器人
走走停停,它走到樱树、
海棠等树木前停下,
转动摄像头,留下一组照片。

“它是在检查这些重点树木的
病虫害发生情况。”
玉渊潭公园科技信息科
工作人员吴迪展示了
机器人刚刚拍下的照片:
除了树干的照片,
机器人的摄像头还会
放大拍摄不同位置的树叶,
连叶片上的纹路都能看清。
照片会第一时间上传到后台,
再通过模型分析是否有病虫害,
一旦发现问题
将提交给工作人员处理。

巡护机器人还承担着
检查路灯是否有损、
垃圾桶是否满了等任务。

玉渊潭公园里的巡护机器人和无人驾驶巡检车

清扫机器人 可自主识别垃圾

巡护机器人拍摄巡查时,
清扫机器人和无人驾驶巡检车
恰好与其擦肩而过。
清扫机器人可自主识别垃圾,
如果发现路上有大片垃圾,
会先过去“捡”起来,
再按照常规路线进行清扫。
无人驾驶巡检车
则既能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提示,
又相当于移动的应急点,
车上有急救包等物资。

●数说

2024年玉渊潭公园成为
北京市首家“机器人+园林”
创新应用场景试点单位。
机器人企业分3批进园测试,
包括18家企业、23台机器人,
涵盖清洁清扫、绿化养护、
生态监测、智慧巡检、问询导览、
水面救援六大应用场景。

AI大厨

煎饼机器人 从天津学的“手艺”

今年开始,名为“圆虎”的
煎饼机器人在北京多个医院、
交通枢纽等的20多个点位
上线营业。
和面、摊饼、打蛋、
撒葱花、翻个儿、刷酱……
一系列熟练操作下来,
3分钟左右,冒着热气的
煎饼从窗口递了出来。

“这一台机器人身上
有一万多个零件,
涉及和面等20个操作单元。”
研发这款机器人的
北京大虎智源科技公司
CEO王天慈说,
机器人不能像人类一样
准确把握火候、软硬,
所以一半研发时间都是在调试。

就拿最简单的和面为例,
摊杂粮煎饼时,
如果使用提前混合好的面浆,
那么桶里的面浆就会出现
上下分层和沉淀,
每张煎饼厚薄、味道都不一样。
技术人员多次跑到天津学习,
回到北京后又反复调试,
最终机器人在制作时
通过重量传感器,
精准搭配固定分量的面粉和水。
如此一来,摊出来的煎饼更薄,
口感味道更接近天津煎饼。

机器人“圆虎”正在摊煎饼

●数说

北京的20多个机器人煎饼摊,
一天能摊600套左右的煎饼,
在餐厅较少的点位,
一天就能卖八九十套。
据介绍,煎饼机器人即将入驻
位于亦庄的机器人主题餐厅——
“机器人焰究所”,
为市民带来一场
融合科技与美食的体验。

大城之变

编辑:田海燕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