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黑字”变得可听、可看,看家书何以“穿越时空”传递家国深情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5 16:48 语音播报

时事

近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持续引发关注。展览通过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全景式展现了中国人民14年艰苦抗战的光辉历程。其中,赵一曼家书、左权家书等一封封饱含深情的抗战家书,成为观众触摸抗战历史、感悟抗战精神的生动载体。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层展厅的展柜里,陈列着一张泛黄的信纸。信纸上写着“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是1936年8月,巾帼英雄赵一曼在被押上前往刑场的火车上,给年幼的儿子写下的绝笔信。

观众 刘双庆:赵一曼烈士,我们之前在课本上学过有关于她的事件的记述。这次家书的呈现,我觉得会更加真实且立体,非常鲜活非常感动,也非常受震撼。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26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受组织派遣奔赴东北前线抗日。1935年冬,她在掩护战友时不幸被俘,身负重伤。日军为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连夜对其进行审讯。尽管遭受了各种严刑逼供,但赵一曼始终坚贞不屈,未吐露一字。1936年8月2日,赵一曼在黑龙江珠河县(今尚志市)英勇就义,年仅31岁。记者了解到,除了赵一曼家书外,本次展览还首次展出了赵一曼从被捕到英勇就义的详细档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宣教专员 徐莹:展览首次全文展出了伪满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报告。这份报告,就详细记录了赵一曼从受伤被捕以及入狱的过程。

本次展览还通过数字大屏、透明展屏等设计,对左权家书、傅常家书等进行了沉浸式的互动体验改造。此外,展览的第二部分也特别设置了抗战家书视听空间,10封抗战家书在AI技术的助力下,被制作成了10部微缩版的“纪录片”。原本白纸黑字的家书在这里变得可听、可看,也让观众能够更加沉浸式地感受抗战英烈的精神世界。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侯中军:抗战家书属于第一手的史料,它能够生动直观地呈现抗日英雄在当时的心态,他的实际生活场景是什么样的。他们把对国家的爱,对于侵略者的恨和对家庭的爱,通过家书能够很好结合,也能更好呈现要弘扬家国情怀。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

编辑:王可心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