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个洪痕标记,为密云水库泄流留住历史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胡子傲 通讯员 李享

2025-08-06 09:02 语音播报

热点

当前,密云水库泄流逐渐减小,水位也随之下降,潮白河两岸一道道沉默的水痕留了下来。原来,泄流流量变小后,北京市潮白河管理处组建的洪痕调查组沿着河道作业。3天的时间里,他们手持测绘仪与红漆,全程84.2公里共刻画了51个洪痕标记,通过对上、下游水位的变化等数据来判断是否为最高水位。​​本次测绘获取的洪痕数据,将为潮白河防洪工程能力评估、淹没风险模型修正及防汛预案制定提供基准参数。

洪痕调查组由北京市潮白河管理处张怀斌、王星、张武来、张立功四人组成,他们联合了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两名工作人员一起测量。张怀斌等人凭借对河道水文、地形变化的了解,精准定位关键洪痕点位,并进行清晰、规范的现场标识;设计院的工作人员则运用高精度RTK定位设备,对标识点位进行厘米级坐标与高程数据采集。

调查组从潮白河上游开始向下游推进,起始点为密云汇合口。现场,调查人员优先在桥墩、排水涵洞、永久性建筑物等构筑物上查找并标记明确的洪痕;在缺乏人工构筑物或其洪痕不完整的区域,则通过观察自然标记物来判断最高水位线,比如树木、植被或其他固定物体上遗留的水渍线、淤泥附着线或植物倒伏痕迹的最高点,抑或是洪水携带的漂浮物(如枯枝、杂草等)被阻滞于岸边后,其沉积或缠绕痕迹的上缘。如果现场有管理人员,也会通过询问管理人员最高水位时的现场情况来辅助判断。​​

在潮河、白河交汇的密云汇合口,水流湍急,漩涡暗生,调查组将关键点选定在此。张怀斌等人即刻穿戴救生衣,并相互检查安全绳索连接装置,准备就绪后,两人采取背靠堤坡、稳固支撑的作业姿态,沿陡峭坡面逐步下移。最终,在距翻滚水面仅一米之遥的位置,稳稳架起RTK测量仪。在急流拍岸的轰鸣中,张怀斌努力辨识水位下降后留下的那一道最高水位线。确认无误后,他用红漆在湿滑的坡岸上,标记下洪痕出现的位置。

为确保调查的完整性,让每个数据点的科学可靠,在车辆无法抵达的滩地草丛区域,调查人员克服蚊虫滋扰等困难,穿着救生衣徒步数公里抵达河道主槽附近。经现场仔细勘察,王星仔细寻找水流浸泡过的痕迹,确认最高点,并立即对该点的具体位置、影响范围及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记录,同时收集了相关初步数据。水位逐渐下降,为了尽快完成洪痕标记工作,他们经常早一顿、晚一顿,最终在3天内完成了此项工作。​​

近日,受强降雨影响,密云水库上游来水量显著增加,最大入库洪峰流量达6550立方米/秒,已超历史最大洪峰流量。密云水库于7月27日下午15时启动泄流,潮白河河道水位明显上涨,水深流急,潮白河干流7月28日达到1120立方米每秒,为密云水库建库以来最大行洪流量。因此,此次洪痕调查,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北京雨情汛情滚动播报

编辑: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