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7 15:06
今天14点前后,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立”标志着一个季节的确立和开始,立秋就是秋季的初始,立秋后,我国降水、湿度等将迎来一年中的转折点,对于秋收、秋播,以及人的状态都会产生影响。
今日立秋,暑气仍盛,但第一场“秋雨”可能很快就要到来了!据市气象台7日11时发布的天气预报,今天下午晴转多云,山区有雷阵雨,今夜降雨分散,明天白天至夜间将有明显降雨过程,请注意防范。
从“盛夏橙”变成“温柔褐”会有哪些改变?一起来了解立秋的那些事儿~
·立秋后北方降水的特点·
虽已入秋,但北方仍处于“七下八上”主汛期,且今年是典型的“睁眼秋”(夏秋交接时间出现在白天),民间有谚语“睁眼秋涝不休,闭眼秋收又收”,认为“睁眼秋”可能雨水较多,甚至引发洪涝灾害。
立秋标志着自然界“阳气始收,阴气渐长”,地表积蓄的暑热未散,湿气渐起。“从降水形成条件看,今年秋后炎热会持续一段时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撤速度慢,西风槽活动频繁,来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沿着持续北上。遇到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的迎风坡时,被迫抬升,可能会形成稳定的锋面降雨,降雨过程持续时间较长,累积洪量大。”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相关技术人员解释。
因此,北方主干水库要预留防汛库容,精细调度水库、蓄滞洪区,防汛人员加密堤防、闸坝巡查,防止堤防、闸坝长期浸泡后出现险情,同时加强预报预警,做到人员应转尽转,确保人员安全。
·秋雨和秋收,有个啥关系?·
民谚有云:“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无雨人人忧”。意思是如果立秋当天下雨,即使是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丘壑也会获得丰收,相反,如果立秋当天是晴天,人们就会担忧庄稼可能因缺水不会获得大丰收。此外,还有农谚云“最怕立秋一日晴”“立秋有雨,秋收有望”等都表达了古人对立秋这天下雨的渴求。其实,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立秋这天的天气状况与收成并没有直接关联,而是与作物的类别及其生长周期相关。立秋时临近收割的作物,人们希望晴暖天气加速黄熟,如果立秋时尚在生长的作物,人们则希望能有充足的雨露滋润。
·立秋养生小贴士·
立秋后,早晚凉风时至,此时,应顺应时令,重视养生。北京水利医院社区卫生科的医生建议此时要做到三个“坚持”,即“秋冻、秋练、秋养”,以增强机体的自身免疫力。
坚持秋冻:遵循“耐寒锻炼从初秋开始”的规律,气温下降但不要急于添加过多的衣服,使身体有抗御风寒的能力,增强身体抵抗力。但秋冻也不能过分,有支气管炎、胃炎等病史的人则要适当注意保暖,防止旧病复发。
坚持秋练: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大家应经常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运动。如扫地、浇花、登楼、做操、打太极拳、户外散步、慢跑、短程旅游等,达到通血脉、利关节、丰肌肉、延缓各脏器组织衰老的目的。
坚持秋养:秋养指饮食调养和适当休息。此时气候干燥,应适当多饮些开水、淡茶、豆浆以及牛奶等饮料,还应多吃些番薯、芝麻、青菜、柿子、香蕉、蜂蜜、红枣等柔润之品。适当休息同样也是养生良方。白天工作劳动锻炼要适度,晚上娱乐不能至深更半夜,每天至少睡眠6到8小时。
最后,敲重点——
立秋后,食欲开始增加
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
可以补充能量,提高免疫力
大家,都去“贴秋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