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标准为基 以科技为翼——解码北京奔驰的豪华造车理念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郝昭

2025-08-07 17:40 语音播报

汽车

2025年,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市场迎来本土研发与生产20周年的里程碑。从引入E级车到如今形成覆盖燃油、混动、纯电的13款车型矩阵,北京奔驰用20年时间诠释了“豪华”二字的深层内涵,这不仅是材质与工艺的展现,更是对标准与科技的坚守。正如北京奔驰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柏睿凯所言:“奔驰不仅要造好车,更要为中国客户量身打造赢在未来的好车。”

奔驰的标准:在数据与感受间寻找平衡

奔驰的底盘研发是一场持续四年的“马拉松”。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到量产验证的六大步骤中,工程师以130余项客观KPI与40个传感器构建起“梅赛德斯-奔驰驾控黄金标准”。这一标准不仅涵盖驾乘舒适性、安全感、掌控感、运动性、精准性五大维度,更通过液压衬套调校、专属轮胎开发等细节,将数据指标转化为真实的驾乘质感。例如,带可调减振的敏捷操控系统能根据路面反馈实时调节阻尼,实现“初段柔韧、中后段扎实”的体验,而液压衬套的“油润”质感则让冲击触感柔软与振动收敛达成微妙平衡。

这种对“人车共频”的追求,在座椅研发中同样得以体现。1460天的研发周期内,工程师需完成超200项安全测试与100项零部件验证。从纳帕皮的毫米级水刀切割到近4万针缝制工艺,细节在回应一个核心命题:如何让科技服务于人的感受?正如柏睿凯所说:“硬件固然重要,调校才是灵魂所在。”奔驰用数据定义标准,却始终以人的体验为衡量的标尺。

豪华的本质是责任

“安全是每一把座椅的首要配置。”柏睿凯的这句话,揭示了奔驰造车哲学的底层逻辑。以座椅头枕为例,奔驰的冲击试验标准超行业平均水平。这种对安全的偏执,贯穿于从钢板处理到电池验证的全流程。

正如北京奔驰党委书记、高级执行副总裁张正业所讲,刚刚投产的EB5电池已经提前满足新国标要求,并以奔驰的严苛标准为全新纯电CLA年内上市提供了安全保障。

北京奔驰的产线已实现“全生命周期可靠质量”的承诺。从MO360数字化系统到光伏面板覆盖的绿色工厂,从总装线柔性切换到AI大模型的应用,每一个环节都在验证一个事实:豪华的本质是责任。

为中国客户的需求而进化

北京奔驰的鲁班实验室与线控技术的展示,进一步展示了奔驰中国研发的进化方向。鲁班实验室这个微缩版生产工厂通过数字化系统仿真实际流程,将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浓缩为可触摸的创新平台。而线控转向技术与后轮转向系统的结合,则让“移动出行的更多可能”从概念走向现实。

这些创新背后,是奔驰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从引入全球车型到如今推出适应本地化特色的车型产品,从燃油车时代到纯电CLA的下线,北京奔驰用20年时间完成了从“生产者”到“共创者”的角色转变。

对于奔驰而言,豪华不是历史的馈赠,而是对当下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承诺。当柏睿凯说出“以标准定义豪华,用科技赋能体验”时,他不仅在总结过去,更在描绘一个以中国需求为核心的未来图景。

校检:张萌 韩京华

审核:朱沙


编辑:郝昭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