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7 18:43
“让这一历史真相不被掩盖和遗忘。”8月7日起,电影《南京照相馆》将陆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上映,后续还会与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观众见面。影片“出海”,也意味着这段不可磨灭的记忆将触达更多国家和地区。
“记忆不是被动保存的标本,而是需要主动显影的底片。”取材于侵华日军真实罪证影像的《南京照相馆》,还原了那段触目惊心的黑暗历史,也刻画了最普通的中国人面对国破家亡的泣血抗争。影片公映后,大量观众前往观影,也掀起了一场关于铭记的全民讨论。还有日本博主观影后发布视频表示,自己对以前日本做过的行为道歉,他认为这部电影应该在日本上映。
对于《南京照相馆》的热映以及获得的广泛肯定,也有人破防跳脚。据报道,对《南京照相馆》反映的历史事实,有不少日本政客、网友明目张胆矢口否认,甚至反诬“中国用电影做反日宣传”。这些年,对于这种颠倒黑白的论调我们其实已看过太多了,拒绝反省侵略罪行,篡改掩盖侵华历史,妄图扰乱国际社会历史认知,这种操弄的长期存在,更提醒我们:他们反对的,恰恰是我们要做的。像《南京照相馆》这样的好电影还是太少,我们必须更加努力,通过更多的方式,将日本法西斯的滔天罪行曝光于天下,让历史真相得以被看见、被记得。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浩劫,全球当时的主要国家均被卷入战争。然而时至今日,距离其成为全人类的完整记忆还有相当漫长的路途。无论是大屠杀、大轰炸、细菌战、毒气战等等侵略者的残酷暴行,还是中国军民抛头洒血、捍卫世界和平的巨大牺牲,都不同程度地遭遇遗忘危机。不少外国网友表示从未听说过南京大屠杀、七三一细菌战这些极度反人类的战争罪行。对于那段历史,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去说,曾经的苦难与抗争只会不见天日,让历史正义模糊不清。
这些年,一些人不择手段给记忆贴封条、给史书打马赛克,不是“失忆”,而是“故意”,就是要在全世界篡改、重塑历史记忆,歪曲历史定论,最终洗白罪恶。影片中,几位主人公用生命保存下日军屠杀中国平民的铁证;影片之外,我们同样要坚持斗争,在这场漫长的舆论战、宣传战、文化战中,打破叙事霸权、对抗暗流汹涌,不断打捞呈现历史真相,不仅要多说、多写、多拍,还要努力将这些作品推向国际市场,在更大范围以正视听、捍卫公义。
1937年8月28日,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无数百姓罹难,一个一岁的孩子身带鲜血在站台废墟上嚎哭——这张名为《中国娃娃》的照片震惊了世界,当时的日本军方同样极力狡辩、抹杀真相,并悬赏15万美元追杀照片拍摄者王小亭……今昔对比,可见多少年过去,作恶者的心思始终如一。有人说,《南京照相馆》中冲洗照片的血色“暗房”象征历史的沉痛章节,而影片本身则可看作是中国对待历史与文明态度的一次“显影”。讲述与传播更多历史真相,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捍卫正义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