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传韵|五谷的由来
2025-08-08 16:2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编者按:

“民以食为天”的朴素真理,早已镌刻进中华文明的基因。五谷丰登不仅是农耕时代的朴素愿景,更是自古至今治国安邦的基石。为确保粮食安全,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北京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城市,正在打造系统化、集成化智慧农业典型示范应用场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都市农业发展。随着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的开放,考古工作中发掘出碳化五谷种子中的水稻种子,在陈列展厅“由路而潞,传承延续”部分展出。在此背景下,“五谷传韵”科普系列应运而生。自本期起,我们将深入了解“五谷”的前世今生。

一、人们常说的五谷分别指的是什么?

大家觉得现代的五谷分别指的是哪几种粮食呢?小麦?玉米?或是......水稻?如果有朋友查阅了相关资料就会发现,对于现代五谷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一种观点认为,五谷包括:水稻、黍、粟(稷)【1】、小麦、大豆,而另一种则认为应将水稻替换为麻。为什么会存在这一争议呢?我们不妨了解一下五谷的演变历程。

【1】目前关于“稷”的说法不一,主流说法认为“稷”即是粟,也就是谷子。

二、五谷是怎么来的?

“五谷”的说法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最早出现在《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到了战国时期,五谷的称呼开始普遍起来,但具体构成却因地域而存在着差异。

赵岐

东汉经学家赵岐在《孟子·滕文公上》中明确记载:“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也就是水稻、黍、粟、小麦、大豆。这一排序映了射长江流域“火耕水耨”的稻作传统。

周礼

而同时代的郑玄在《周礼·天官》中提出:“五谷,麻、黍、稷、麦、菽。”即麻、黍、粟、小麦、大豆五种。麻既耐旱,又是衣料的来源,所以在北方地区广泛种植。

因此,有关五谷的争议可能源于地域的不同。南方水资源丰富,稻的耕作比较依赖湿地;北方干旱少雨,麻、黍、粟则更耐干旱。另外,“五”本身具有宇宙观意义。五行思想(金木水火土)渗透到农业系统,赋予了“五谷”象征性。

汉代实际种植的作物远远不止五种,“五”其实是虚指,体现了农业系统的完整性。

三、路县故城遗址碳化五谷种子的发现

2017年,路县故城遗址的考古工地上,一个编号“Ⅲ区T1254”的考古探方侧壁上悄然显露出一道黑色的“线”,经验告诉考古工作者,这个地方可能密集存放过粮食。然而植物样本很容易被腐坏,导致不能保存至今,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条件(如碳化)下,才能抵挡住岁月的侵蚀。

陈列展厅第二部分展出的“作物种子”

考古工作人员将大块的土拍碎后放入特制的塑料桶里,再往桶里注水,轻轻拍打水面。由于水波的浮力,密度较大的杂质就会沉下去,而干燥的碳化物则浮在水面,这就是浮选的过程。经过浮选,最终便得到了碳化颗粒。样品经鉴定、测年研究后,确认为七种作物:麻、大豆(菽)、小麦、稻米、粟、黍、红豆,除红豆外,与汉代所说五谷相对应。同时,这也是目前长城沿线发现的最早的“五谷”。

遗址考古现场

那么,你知道汉代粮仓里哪种谷物最多吗?关注我们,下周“五谷传韵”系列科普的第二期内容将揭晓答案。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1]沈志忠,汉代五谷考略[J].中国农史,1998,(01):104-106.

[2]牟昊琨,刘文红.在古人“垃圾”里发现文明的蛛丝马迹[N].中国青年报,2023-07-10(004).

[3]曹银娣,“五谷”营养及其在中国的历史演变[J].粮油加工(电子版),2015,(04):39-42+46.

本期编辑:闫安


作者:

路县故城遗址公园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