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8 18:53
《中国残疾人》杂志2025年第8期推出北京市朝阳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于建国的文章《筑牢服务阵地 优化无障碍环境》,原文如下。
《中国残疾人》杂志2025年第8期
筑牢服务阵地 优化无障碍环境
于建国
北京市朝阳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
服务阵地建设是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共享文明成果的关键。2025年上半年,北京市朝阳区残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2025年“夯实提升残疾人服务阵地建设成效,打造全方位无障碍环境体系”这一工作部署,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团结带领残疾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强化组织保障,筑牢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残联组织建设更接地气、更有能力、更具活力。残联是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朝阳区残联始终把政治性放在第一位,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朝阳区残联、43个街乡残联、511个社区村残协三级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温馨家园31个独立党支部和16个联合党支部、五大专门协会联合党支部与助残社会组织党总支等党组织体系更加凝聚。聚焦“党建+业务”,用好区委党校残联分校优质红色资源,坚持每月一讲,把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和机制引领转化为残联系统生动实践,实现党建业务相融相促双赢。
着力培育“汇爱朝阳”品牌,残疾人事业影响力号召力不断扩大。汇聚服务残疾人的各方力量,打造社会助残公益联盟,广泛开展“汇爱朝阳+”企业助残、文化助残等系列助残活动。成立北京市首家残疾人服务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吸纳13名全国、市、区、乡四级人大代表驻站依法履职,深化执法检查和依法监督,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筹备建立政协社会福利界别委员工作站,汇集民智、服务民生。通过组织代表委员进“家”驻“站”,更好发挥代表委员资源聚集优势,为朝阳区残疾人事业“鼓”与“呼”。
▶提升服务阵地建设成效,实现残疾人更有尊严、更有品质的生活
促进区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充分挖掘朝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重点在组织培育、项目管理、资源对接、人才培养、内外联动等5个方面实现发展新突破,将5.9万名残疾人纳入“共朝美好·汇爱朝阳”助残行动,构建党建引领、办证服务、残疾预防、康复服务、无障碍促进等15大板块功能布局,努力把区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建设成为全区残疾人综合性服务阵地、专业化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助残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和残疾人服务专业人才培训中心。
揭牌“集善乐业”残健融合数字化就业(朝阳)基地,通过构建“多形式就业+多样化服务+多技能提升”的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开展一系列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3D打印)、短视频制作、直播带岗等一系列新兴业态培训项目,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残疾人就业服务质量提升。
创建北京市五星级温馨家园。筑牢创新发展和服务理念,完成温馨家园“十四五”建设任务,推动全区“2+97+7+N”温馨家园幸福园地规范、综合、提质。即全面加强已建两家区级温馨家园、97家基层温馨家园建设,2025年集中新建7家基层温馨家园,广泛开展康复服务、就业培训、职业康复劳动等“N”项助残服务,更好满足残疾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此外,朝阳区残联还通过强化全市首家规范化残疾预防宣传教育中心建设,与区妇幼保健院合作加快推进残疾儿童康复园建设,立足“十五五”夯实提升残疾人服务阵地建设成效,助力残疾人实现更有尊严、更有品质的生活。
▶打造全方位无障碍环境体系,为朝阳区高质量发展写下温暖注脚
通力合作、保障民生,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通过不断努力,朝阳区逐步形成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大政协关注支持、检法通力合作、社会各界督导促进的“共建共管共享”局面。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融入中心大局。“打造全方位无障碍环境体系”纳入区委区政府2025年工作重点,“因地制宜创新推进公共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区深改委2025年工作要点,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十五五”规划编制等全区重点工作,将无障碍理念嵌入朝阳建设发展基因。人大政协关注支持,积极把残疾人领域事务纳入视察协商。区人大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积极推动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内容纳入工作重点。区政协联合致公党、民建北京市委围绕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两项提案均被市政协采纳。区法院、检察院积极推进无障碍公益诉讼、公共法律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推广北京市首批药品说明书“大字版”“语音版”和药盒“盲文版”等民生“微实事”“微改革”。社会各界合力推动社会治理。发挥全区300名无障碍监督员作用,开展常态化体验监督活动,现已监督体验无障碍设施点位752个。
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构建“全领域”建设格局。朝阳区逐步形成从家庭无障碍改造、到社区无障碍创建、到公共场所无障碍改造、到全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连点成线及面”格局。家庭无障碍改造注重提标扩面。逐步实现服务对象全覆盖,今年已完成371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入户评估,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改造任务。社区无障碍创建注重示范带动。在2024年创建33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创建5个、优化提升3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公共场所无障碍改造注重以点带面。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充分融入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五宜”朝阳建设,在花园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城市建设等专项行动中充分考虑残疾人特殊需求,全面推进8家委办局22个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改造提升,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全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注重打造样板。打造全国首个“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无障碍城市新地标。在首都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等公共服务区域,配置完善的无障碍设施与服务,向世界讲好中国无障碍故事。
系统思维、统筹推进,构建“全要素”提升模式。通过不断努力,朝阳区逐步形成区残工委牵头、专家力量保障、科技赋能无障碍的“聚力聚识聚智”模式。建立了由残工委全面统筹、一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链条工作体系;搭建无障碍技术指导专家团队,为朝阳区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在全国较早启动“轮椅友好”无障碍设施建设与高德数字地图试点项目,发布“朝有爱超有爱”公共区域无障碍设施导图等。
来源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ID:zgcjrzzs)
更多内容请关注北京残联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