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吗?有一种疾病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它悄悄地偷走我们的骨量,让骨骼变得脆弱易折。这就是骨质疏松症!想象一下,支撑身体的骨骼,内部结构变得像被虫蛀的木头或疏松的蜂窝煤,这正是骨质疏松的典型特征。
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近五分之一(19.2%)都受此困扰!更令人担忧的是,仅有不到十分之一(7%)的患者接受规范治疗。别小看它,骨质疏松不仅仅是腰酸背痛、个子“缩水”那么简单,它最可怕的后果是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对老年人来说可能是致命的,骨折后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0%!
不过,大家不必过度恐慌!好消息是,通过科学规范的全程管理,我们完全能够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大幅降低骨折发生风险,守护好健康的骨骼和高质量的生活!
一、是谁在悄悄“偷”走我们的骨头?
骨质疏松的发生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遗传的烙印: 如果您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骨质疏松,那么您的患病风险会显著升高。这就像给骨骼健康设定了某种“家族密码”。
(二)激素的密码: 性激素(如雌激素、雄激素)是骨骼的“守护神”。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断崖式”下降,骨质流失速度大大加快;男性的雄激素水平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因此骨质疏松在老年男女中都很常见。
(三)吃出来的骨弱: 骨骼的“原材料”不足了!钙和维生素D是构建强健骨骼的基石,长期摄入不足是主因。同时,蛋白质缺乏,以及过量摄入盐(含磷)、酒精、咖啡因等,也会对骨质“釜底抽薪”。
(四)“懒”出来的风险: 久坐不动、缺乏运动会让骨骼失去必要的“锻炼”和刺激,吸烟更是骨骼健康的“头号公敌”之一。
(五)疾病与药物的“副作用”: 一些疾病(如甲亢、糖尿病)以及某些药物(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部分抗癫痫药)会“加速”骨头的流失,需要特别警惕。
二、精准“骨侦探”:揪出骨质疏松
及早发现是关键!诊断骨质疏松需要“双管齐下”:
(一)“金标准”探测仪——DXA: 国际公认的诊断方法是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它通过测量T值来判断骨密度状况:
建议绝经后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定期做骨密度筛查。
(二)实验室“线索”追踪: 医生还会安排检查血钙、磷、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等。必要时,还会查甲状旁腺激素、性激素水平等,目的是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
(三)影像学“抓现行”: X光、MRI等检查,能帮助发现已经发生的微小骨折或其他骨骼问题,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三、对抗“偷骨贼”的阶梯作战计划
治疗骨质疏松,要根据病情轻重,层层递进,如同爬楼梯:
(一)第一阶梯:打好地基——基础治疗(所有人都要做!)
1.吃对“骨燃料”:
①钙: 每天需要1000-1200mg(50岁以上)。牛奶、酸奶、奶酪是首选,深绿色蔬菜(如西兰花、菠菜)、豆制品、坚果也是好来源。
②维生素D: 目标是让血液中的25(OH)D ≥ 30ng/mL。建议每
天补充800-1200 IU,晒太阳也是天然补充方式(注意适度)。
2.动出“骨活力”:
①负重运动(如快走、慢跑、跳舞、太极拳)让骨骼承受重量,刺激生长。
②抗阻训练(如举哑铃、弹力带、俯卧撑)强健肌肉,间接保护骨骼。
③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骨质特别差的人,水中运动是不错的选择。
3.远离“骨杀手”:
坚决戒烟!
严格限酒!
严防跌倒! 改善家居环境,安装扶手,穿防滑鞋。
谨慎用药! 避免滥用影响骨头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
(二)第二阶梯:精准“狙击”——药物干预(当T值≤-2.5或有脆性骨折时启动)
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武器”:
1.“刹车”派 - 抗骨吸收药(抑制骨头流失);
2.“加油”派 - 促骨形成药(促进新骨生长);
3.“双管齐下”派 - 新型强效药。
重要提示: 选哪种药,医生会像“指挥官”一样,综合考量您的年龄、骨折风险高低、有没有其他疾病(比如胃不好、肾功能不全)等因素。例如,胃不好的患者选择静脉注射的双膦酸盐可能更合适。
(三)第三阶梯:重建家园——康复治疗
1.运动是良药: 在安全前提下,继续坚持负重运动和抗阻训练,直接给骨骼“增肌壮骨”。
2.练就“不倒翁”: 平衡与协调训练(如太极、瑜伽)非常重要!能大大降低跌倒风险,预防致命骨折。
3.物理“助攻”: 超声波、电刺激等物理疗法可帮助缓解骨痛;磁疗也可能对改善骨密度有一定辅助作用。
四、全程守护:打一场持久战
治疗不是一蹴而就!开始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检”:
1.每6-12个月复查一次骨密度(DXA)。
2.每3-6个月检测骨转换标志物(如β-CTX、P1NP)。这些指标像“晴雨表”,能更早地反映药物是否起效。
3.治疗达标: 骨密度稳定甚至提升 + 骨转换指标回到正常范围。
五、特殊人群,特别呵护
1. 糖皮质激素伤骨者: 长期吃激素的人,一开始就要强化治疗,并且一定要预防性地补充钙和维D!
2. 刚“断经”的女性: 绝经激素治疗(MHT)是选项之一(尤其适合60岁以下或绝经10年内女性),和抗骨吸收药联用效果更佳。
3. 高龄老人: 优先选使用方便的药。防跌倒训练是重中之重!强烈推荐太极拳,既温和又能有效提高平衡力。
六、未来可期:骨病治疗的曙光
科研的脚步从未停止!新一代药物、干细胞疗法和基因编辑技术为骨组织再生带来革命性希望。人工智能也已介入,能精准预测个人的骨折风险,实现真正的“量体裁衣”式防治。
运动康复科
(北京积水潭医院小汤山康复中心)
北京积水潭医院小汤山康复中心是在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的统一部署下,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和北京小汤山医院合作共建的集骨科康复、教学、科研及临床转化为一体的高层次国家级骨科康复平台。
中心医疗团队由双方医院骨干共同组成,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及护士近100人;两家医院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开展远程交班、查房、会诊及教学工作,实行“两院一科”同质化发展和运营,建立起管理、临床和学术理念一致的学科团队。
中心诊疗范围包括运动损伤、关节创伤、骨折术前及术后、脊柱脊髓损伤、颈腰椎病、神经损伤及慢性疼痛康复等。
咨询联系电话
18610789354
010-61789354
(北京积水潭医院小汤山康复中心)
作者简介
运动康复科
副主任医师
何件根
何件根,副主任医师,北京小汤山医院运动康复联合党支部书记兼运动康复科副主任。
获得北京小汤山医院优秀党员、优秀医师、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三等奖等。
担任北京市昌平区康复医疗质量与控制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业委会青年学组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联骨关节康复学组委员兼副秘书长、北京康复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委会委员等。
擅长:骨与关节康复、颈腰椎病康复、脊柱脊髓损伤康复、运动损伤注射技术。
温馨提示
北京小汤山医院为医保A类定点医院,无需选择定点医院
北京小汤山医院官方微信小程序支持线上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