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今清东陵——“千古一帝”康熙的景陵(1)
2025-08-11 10:3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暑期带娃游学,康熙皇帝的景陵绝对是您的首选之地!这位谥号为“仁”的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他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收复台湾,驱逐沙俄对黑龙江流域雅克萨的侵略,平定了准噶尔的叛乱,从而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统一。今天起,就跟随小编一起从康熙景陵的建筑中寻找这位历史人物的人生志趣与成长轨迹——

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的始建者康熙,将初入关百废待兴的王朝带入了盛世。虽然他的陵寝建筑较其父和其子孙的陵寝简朴许多,但是其建筑规制中的许多改革与创新,以及其在丧葬制度上的诸多首创,在清朝帝王的陵寝史上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作用。

景陵位于孝陵东南约1公里处,此处三面环山,中间地势平坦,风景秀丽,堪称是一块“风水宝地”。有4位皇后和1位皇贵妃陪伴着康熙帝长眠于地宫之中。景陵的规制对后世清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封建社会自汉文帝即位就建陵开始,形成了一个历代相沿的做法——新皇帝即位后就要相度万年吉地,兴建陵寝,可是具体到每一个皇帝,情况又各有不同。康熙帝由于幼年登基,权臣辅政,加之三藩叛乱,国事方殷,所以即位后十几年来一直未能顾及建陵之事。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病逝,因为她是康熙帝的原配皇后,必须要合葬到皇帝陵内。在这种情况下,建陵一事不得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仁孝皇后死后不久,康熙帝就派大臣到孝陵附近相度万年吉地。陵址选好后,康熙十五年(1676年)正月十三日,康熙帝向礼、工二部发出一道上谕:

仁孝皇后陵寝已卜定于孝陵附近之山,理应备依典制营建,但目今军需浩繁,民力维艰,著将地宫先行修造,其余一应工程候国用充足之日次第举行。

同年二月初十日正式破土兴工。当时正是清政府全力平定三藩叛乱的紧要关头,军需浩繁,财政紧张;而皇后赫舍里氏又急待下葬,必须尽快营建陵寝。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帝做出了先建地宫,其他建筑在国家财政好转后次第营建的决定。

可以设想,如果后赫舍里氏不是英年早逝,其营建陵寝一事很可能要推迟到平叛结束以后。

皇后赫舍里氏以及死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的孝昭皇后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月初八日入葬景陵地宫时,隆恩殿尚未完工。据此推断,景陵告竣的日期应在康熙二十年年底或次年春。(未完,待续)

摄影:岳树林 乍 暖

编辑:李 晔

总编:杨晓健


作者:

清东陵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