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繁荣“夜”态不止深夜食堂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雨馨

2025-08-11 19:55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进入暑期,京城餐饮业迎来客流高峰,不少热门餐馆化身不打烊的深夜食堂,带动夜经济进一步升温。

深夜食堂,向来是夜经济最活跃的入口。北京作为国内外特色餐饮的汇聚之地,每年暑期都会迎来消费高峰。今年许多商家不仅延长营业时间,更是主动求变,通过上线“餐饮+”新模式,为广大食客打造了多元消费空间。比如,火锅店里开启了夜间Livehouse,音乐与美食碰撞出全新的情绪体验;酒吧里上演近景魔术,“各种猜不透”让许多消费者流连忘返……事实也证明,对于全新“夜”态加持的餐饮美食,不仅广大消费者欣然埋单,也让城市夜经济迸发新活力。

煌煌乎其夜,灿灿乎其城。不打烊的深夜食堂照见强大“宵”费力,也让我们看到夜经济的无限可能。数据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夜间经济市场规模已超过50万亿元。这份涌动着烟火气的经济形态,正以不断扩张的消费规模,成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之一,也为观察消费升级提供了独特的“夜间视角”。究其新变,一大关键则是从吃宵夜变为“买氛围”,从“食以果腹”转向“食游购娱体展演”多元体验。2024年的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已培育出13个“夜京城”特色消费地标、38个融合消费打卡地和30个品质消费生活圈点位。以餐饮为原点,不断拓展的多元消费场景让“夜北京”焕发全新魅力。

夜经济,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当然,点亮夜经济,也需要治理升级。说到底,夜经济的繁荣以第三产业的发达为支撑。因此,我们既需要给予各种业态充分的生长空间,也需要优化服务让大家出行更顺心。比如,不论是消费者,还是餐饮、休闲领域的服务人员,都仰赖便利的公共交通。从许多游客留言评论可以看出,本市热门商圈等相关配套服务仍有短板。除此之外,京城夜经济餐饮占比较高,文娱等打开方式还有拓展空间。不断在优化服务上做文章,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存量挖潜”上下功夫,不断加大文化供给力度,必将激发夜经济更大活力。

三里屯太古里商圈的咖啡音乐节,将众多咖啡爱好者引入商圈;五棵松华熙广场的彩色泡泡漫天飞舞,一座“梦幻泡泡岛”化身孩子们欢乐的海洋……“当太阳“掉”到地平线以下,城市仿佛一个永不落幕的舞台”。作为不断成长的历史古都,“北京有着宽广的呼吸,吞吐着千年历史、人文激荡和时尚潮流。”从这个意义上说,京城夜经济的魅力,自然也不会限于“繁华”,还有待更多打开方式、形成全新亮点。继续创新,城市生活将更加有滋有味。

图源:北京日报


编辑:范荣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