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3 15:02
8月8日
首都文明办发布
2025年第三批“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北京市建议人选名单
顺义区公共文明引导员
马桂侠入选
助人为乐榜单
她连续十六年照料孤寡残疾邻居
用爱心传递邻里情深
马桂侠。
马桂侠家住光明街道金汉绿港社区,娘家村里有一位从河南省嫁过来的邻居,马桂侠习惯叫她“二姐”,她俩的缘分始于2009年。
二姐身体一直不好,患有血管性痴呆、脑梗死、轻度认知障碍,婚后育有一子,离异后,儿子也随父亲离开,至今杳无音信。二姐一个人生活,无依无靠,2009年因脑血栓瘫痪在床,因无人照料甚至产生过轻生的念头。
马桂侠为二姐按摩身体。
马桂侠照顾二姐。
马桂侠得知后,自掏腰包买了米面油和生活用品看望二姐。“二姐,你今天吃药了吗?”马桂侠坐在二姐身边问。“妹子,能吃饱就不错了,哪还有钱吃药啊。”二姐的话刺痛了马桂侠:“二姐这可不行,走,咱去医院。往后你的药费、生活费我全包了!”随后她将二姐抱进车里,赶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这句承诺,马桂侠坚守了十六年。家境并不富裕的她,收入来源主要靠公共文明引导员补贴和打零工,不仅承担起二姐日常起居开销,还经常为其支付医药费。
马桂侠喂二姐吃饭。
“她喊我一声妹子,我就得担起这份情。她活一天,我就管一天。”从洗衣做饭到聊天疏导再到陪同就医,马桂侠每天往返于金汉绿港社区和二姐家,将二姐的每一件事都放在心上。家人的支持也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力量。
马桂侠(右)和二姐(左)。
十六年间暖心瞬间不断。2015年,二姐患病后首次独立起身,当时托人发来的报喜短信至今存在马桂侠手机里;2019年夏天,二姐脑血栓复发昏迷,马桂侠快速将其送医,经过医生紧急抢救,二姐终于脱离危险,在治疗期间,马桂侠一直陪伴;二姐顶着烈日采野菜的举动,让随口说了句想吃野菜的马桂侠泪如雨下。
最惊险的莫过于2021年那个雨夜,当马桂侠冒雨赶到二姐老屋时,墙体已裂开两指宽的缝隙。她立即背起二姐往外跑,刚跑出不到十米,房屋轰然倒塌,飞溅的瓦砾擦过她身体。“是你从阎王手里把我抢了回来。”劫后余生的二姐紧攥着马桂侠的手说。
房屋坍塌后,马桂侠带着二姐奔走,帮忙申请临时安置房、残疾证和低保。最终,经过不懈沟通,在多方协调下,二姐搬进了新住所,有了安稳的家,也顺利申请下来了残疾证和低保。
马桂侠在敬老院演出结束后陪二姐聊天。
二姐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现已重度失能。马桂侠四处奔波考察后,带二姐住进了敬老院。但她的牵挂从未间断,每周至少抽出一天时间专程去探望,陪二姐说话、帮她擦洗。每次都不会空手去,她总会细心地带上纸尿裤、尿垫等生活用品,以及医生叮嘱的各类药品,反复跟护工交代用药剂量和注意事项。二姐逢人就说:“她就是我亲妹妹。”
善意不必惊天动地
点滴温暖汇聚成河
马桂侠用16年光阴
五千多个日夜的守护
为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
托起生活的希望
这份超越亲缘的帮扶
无比珍贵
让我们为马桂侠点赞
摄影 梁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