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陵是清王朝在关内继孝陵之后营建的第二座陵寝,在规制上以孝陵为模式。从宏观上看,无论与孝陵比,还是与晚于它的后代帝陵相比,基本上是一个模式。但实际上,景陵在孝陵模式的基础上有许多重大改革和创新,对后世陵寝规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景陵在建筑规制上的改变和创新吧!
04
景陵开创了帝陵先葬皇后之制
景陵之前的永、福、昭、孝四陵,或帝、后同时入葬,或皇后晚于皇帝入葬。康熙帝的孝诚皇后、孝昭皇后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葬景陵,孝懿皇后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入葬景陵。这三位皇后入葬后,没有关闭地宫石门,只是在地宫入口处临时安一道木门,以待皇帝。
直到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康熙帝、孝恭皇后、敬敏皇贵妃人葬后,才将地宫石门最后关闭,填平隧道,大葬礼成。自景陵首创帝陵先葬皇后之制之后,裕陵、昌陵、慕陵也都采用了这一做法。
05
景陵首开皇帝陵祔葬皇贵妃的先例
雍正帝即位后,他的众多弟兄中有许多与他离心离德,有的甚至成为仇人,唯独十三弟允祥对他最为忠心,使雍正帝深受感动,视允祥为心腹。因此,雍正帝即位后晋封他为怡亲王,不仅给了允祥以重要职务,就连允祥的生母章佳氏也地位大增。
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二十五日将已死24年之久的敏妃章佳氏追封为敬敏皇贵妃,连升二级,并祔葬景陵。这无论对允祥还是对章佳氏家族来说,都是难得的殊荣和旷典。自景陵首开皇帝陵内祔葬皇贵妃的先例以后,泰陵、裕陵内也都入葬了皇贵妃。(未完,待续)
本文内容摘自《清东陵史话》
摄影:徐贺齐 王 逍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向原作者致敬!
编辑:李 晔
总编:杨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