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7 19:53
市井打油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传为唐代张打油名作,自此,世间方有“打油诗”。千余年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各领风骚,唯有“打油诗”体裁,经久而不衰,且代有才人。宋时,粤有村妪,为夫送饭。东坡见之,打油戏弄“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谁知村妪反唇相讥“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东坡错愕,竟无言以对。清时一嫁娘,新婚夜众人久闹不散,午夜犹令新娘题诗。新娘无奈便口占一绝:“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众人闻之皆悟其意,遂乘欢四散。民国时,诗人袁水拍曾作打油诗《咏国民党纸币》:“跑上茅屋去拉屎,忽然忘记带草纸;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屁股满合适。”金圆券之窘毕现。“文革”中,导演夏衍在狱中仿清代《剃头诗》曾作《整人》诗:“闻道人须整,而今尽整人。有人皆可整,不整不成人。整自由他整,人还是我人。试看整人者,人亦整其人。”亦不乏揭人性之皮骨。
余曾在《北京晚报》上开“市井打油”专栏,凡十数载,刊发打油诗三百余首,颇有读者关注。至今尚记得几首,兹录于此。一首谈繁华街区移动公厕短缺,如厕男女排长队状,诗曰“人生大事有三急,当数如厕称第一。二龙出水骄阳下,牙关紧咬步步移。”一首《杭州戏题》:“苏堤杨柳老来瘦,愁起西湖千百皱。书画诗文不见了,如今只有东坡肉。”一首《跳楼歌》:“早盼着轰鸣一片,能引来商机无限。写黄表决心跳楼,为的是决一死赚。莫道咱十元小店,做生意清清淡淡,一心想绝处逢生,怎能不爱死拆迁?诸葛亮草船借箭,怎敌俺跳楼手段。你若是有心救俺,就只管拿钱来见。咱心中暗暗祝愿,真希望永远拆迁!”若不针砭,何必打油?
何物纪念
企事业单位,为体现尊重老员工,多在工作三十年或荣休之际,以工会名义馈赠纪念品。既为纪念品,便要说出些许名堂,于是众口难调显现出来,加之脑路清奇者别样释义,则成笑谈。如,有赠组合餐刀者,遂有“这是单位表示从此要和我一刀两断”之说;有赠陶瓷茶具者,则有“几十年不过一场悲剧(杯具)”之解;有 赠 挂 钟 者,谓 之“送终”……某人妻在高校工作卅载,一日,抱回一电饭煲,为校方所赠“三十年纪念品”。妻视此物笑道:“东西领回来,处里年轻同事说,看,王老师给学校背了三十年的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