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的“家”里,一幅书法作品挂在非常显眼的地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用说,这是书赠老傅同志的,赞扬他虽然已经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革命意志并没有衰退,仍然保持着旺盛的革命干劲。现实生活中,这八个字也经常用来赞赏那些退而不休、老有所为的人。用意虽然不错,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所表达的,并不是这个意思。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正确理解的关键是在“伏枥”两个字上。“枥”好理解,是个名词,意思是马厩——马休息的地方。那“伏”是什么意思呢?现代汉语的解释是“休息”。古代汉语的解释是:伏者,偃也;偃者,卧也。简单洁说,意思就是“趴着”。所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意思是:趴在马厩里的千里马,还想驰骋千里。但现实很严酷,它已力不从心,跑不动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诗:“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写这首诗时,已经五十三岁,他感到自己已经进入暮年了,所以写了这样一首诗抒发感叹。
五十三岁就老了吗?您别拿现在的人均寿命去衡量古人。曹操那个时代,人均寿命恐怕到不了六十岁。“人活七十古来稀”嘛。同时代的孙权活得最长,享年七十岁;刘备卒于六十二岁,诸葛亮享年五十三岁。曹操写了这首诗之后,又活了13年,六十六岁时去世了。
从这首诗看,曹操是个唯物主义者,他认识到生命是有限的:神龟寿数虽然很长,但也有生命终止的时候;能在天上腾云驾雾的螣蛇,最后也难免变成土灰。接着他联系到了自己:我现在是趴在马厩里的千里马,还想驰骋千里;我虽然已经进入暮年,但我还有好多理想没有实现——我实在心有不甘呀!
明白了曹操诗句的原意,就可以知道:用这两句话来赞扬老年人暮年壮志不减、仍然奋斗不息,是不正确的。
曹操这首诗后面的四句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他认为,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妥善地调养、保持健康,是可以延长生命的。看来曹操是很讲究实际的:既然已经跑不动,就不跑了;好好保养身体,争取多活几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