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园街道为居民筑起一道“隔音屏障”
2025-08-18 20:3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城市生活的宁静指数,是居民幸福的基础刻度。连日来,苹果园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聚焦12345市民热线反映强烈的噪音扰民问题,以快速响应、精准处置、柔性治理的工作理念,对施工工地、商业街区、居民社区等多个场景开展了噪声整治,为辖区居民筑起一道“隔音屏障”。​

垃圾清运:晨间作业的“时序优化”​

苹果园二区居民商女士近来总被垃圾清运的噪声困扰:“每天清晨六点,苹果园一区28号楼楼下垃圾桶站的大件垃圾装卸声都成了‘天然闹钟’了……”执法队员盛建民接到居民投诉后,不辞辛苦每天来到居民反映的地点进行蹲守,并详细记录下连续蹲点记录:清运车启动声68分贝,金属碰撞声72分贝,远超居民区55分贝的限值。​

“不是不让清运,是要换种方式清运。”为了还居民一个安静的夏日清晨,执法队联动物业公司一起,重新规划了清运路线与时间:不仅对该楼栋的清运作业时间进行了调整,还给清运车加装了减震垫,同时还对轻装轻卸做出了要求。此外,队员们还协调社区设置了“大件垃圾临时存放点”,避免夜间集中堆放产生的搬运噪音。​

调整后的第一个周末,商女士在回访中表示:“终于能睡囫囵觉了,感谢执法队把‘闹铃’调成了‘静音’。”

施工工地:合规框架下的“静音改造”​

“凌晨四点就被电钻声吵醒,孩子考试复习都受影响。”接到居民关于苹果园南路施工扰民的投诉后,执法队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核查。经查,该项目为“重远中压线(燃气)改造工程”,已提前报备并取得夜间占道施工许可。​

然而,由于夜间施工涉及路面破碎等作业,噪声较大,引发了多起12345市民热线投诉,居民反映强烈。“有许可不代表无约束。”执法队员带着《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与施工方展开沟通,明确昼间70分贝、夜间55分贝的限值标准,并出示了连续三天的环境噪声监测记录。​

面对施工方“赶工期”的解释,执法队员组织居民与施工方进行见面,收集居民诉求及作息时间要求,还上报协调了区城管委、交通支队,多部门共同制定“错峰工序表”,拟对施工工序及时间进行调整:将噪声较大的施工工序安排在白天进行,噪声较小的施工工序安排在夜间施工。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增设隔音围挡及隔音棉等措施。

一周后,监测数据显示,施工噪音峰值降至53分贝,有效地缓解了噪音扰民问题。

家庭聚餐:烟火气里的“降噪约定”​

夏日的夜晚,苹果园南路东口的居民们经常被深夜的喧闹声困扰。起初大家猜测是周边商户违规店外经营,便通过12345热线反映了情况。​

接到投诉后,执法队立即前往现场核查。经过细致排查,周边商户均不存在店外经营等违规行为。细心的执法队员顺着声音源头进一步追踪后发现,原来是路口一家店铺的店主,每到打烊后总会和家人在店外吃夜宵聚餐。聚餐时间经常已近深夜,亲朋好友间的围坐畅谈和欢声笑语,扰得正常休息的周边住户不胜其烦。​

“团聚吃顿夜宵是件暖心的事,但深夜里还得留意着点音量,别让热闹成了邻居的困扰。”执法队员没有简单制止,而是找到店主耐心沟通,既体谅家庭温情的难得,也讲清了深夜噪声对邻居休息的影响。​

店主听完后当即表示理解,连连点头表示抱歉:“是我们考虑不周了,以后一定多注意。”并当场承诺,今后会把聚餐改在店内,席间也会提醒家人放低音量,绝不再打扰邻居休息。​

如今,苹果园南路东口的深夜已重归宁静。有居民笑着说:“现在晚上能安安稳稳地睡个好觉了,这才是夏天该有的舒心。”

下一步,苹果园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将持续坚守岗位,以更细致的排查、更高效的处置,织密噪声治理网,书写好“还静于民”的持久答卷。

记者手记:切勿让噪声打破夏日美好

从垃圾清运的“时序优化”到燃气改造的“错峰施工”,再到家庭聚餐的“降噪约定”,苹果园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始终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遗余力找寻问题根源,对不同矛盾采取个性化处理,以柔性执法巧妙化解问题源头,依法依规将原本的“不可调和”消弭在“行动之间”。当余音渐息,执法队员留给街巷的是一份“安静契约”,也是文明城市该有的和谐与美好。

在这场“分贝保卫战”中,看似只是在和声音大小较劲,实则是在为千万家庭守护生活的质感。那些被调低的音量里,藏着老人夜晚的安稳、孩子读书的专注、邻里相处的理解,也藏着寻常日子里最朴素的幸福期盼。

每一通12345电话都承载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每一次12345工单的办结,都是苹果园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对“民生无小事”的践行;每一次问题的解决,都是执法温度与力度的彰显。这是基层治理最动人的底色,也是“人民至上”最生动的注脚。

来源:苹果园街道


作者:

北京石景山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