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姆明”之母:我沉醉在自由之中,希望是永不落幕的春天
北京晚报 | 作者 巴扬

2025-08-18 21:53 语音播报

京报读书
进入
京报读书
看更多
+ 订阅

《关于春天》 (芬兰)托芙·扬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托芙·扬松(1914—2001)是闻名世界的卡通形象“姆明”的创造者,但她的身份远不止于此,她还是杰出的儿童文学大师、漫画家、插画家,也是重要的小说家和散文家。她在漫长的一生中从未停止工作,堪称北欧的“宝藏创作者”。

《关于春天》是托芙·扬松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她亲自整理汇编了曾经写下的28个具有代表性的短篇作品,它们有的轻盈,有的冷肃,有的别具一格,有的启人深思,凝结了托芙在文学创作中的心血,既是她用文学表达的艺术宣言,也是面向读者做出的最后的“告白”。

托芙的文风干净、清透,阅读她笔下的篇章,如同走过一幅幅北欧风物画,触摸到她所生活的时代和环境。托芙的笔触间处处点缀着北欧故乡的自然景观,如《松鼠》中,孤独的岛屿,大海的风暴,灰褐色的冬天与屋内的炉火,趴在木板上被风吹着在大海上漂流的松鼠,都是托芙所生活的北欧大地上颇有代表性的景象。《毕业日》则以短小精炼的篇幅呈现了上世纪30年代她在芬兰的少年青春岁月,故事里芬兰刚刚结束一场战争,在托芙笔下,暴风雨掠过的城堡、海面上盘旋的空军舰队、处处飘扬的旗帜和从瑞典驶来的船只,映衬着幽蓝夜色中的霓虹灯、毕业季学生疯狂的华尔兹、电流般激荡却触不可及的情愫,恍若复古的电影片段,洒满初春淡淡的白色日光。

书中的很多故事取材于托芙·扬松的个人经验,因而更显真实和生动。《娃娃屋》的创作受到托芙在真实生活中为姆明故事建造玩偶屋的启发,用超现实主义手法,讲述了三个男人共同建造娃娃屋的活动和由此引发的复杂心理。《写给康妮科娃的信》则取材自托芙自己写给犹太朋友伊娃·康妮科娃的真实信件。

借助文字的大门,托芙也得以表达自己关于艺术的理念。同样是在《写给康妮科娃的信》中,她借书信中的对话明确表达自己不相信具有社会倾向性的艺术,崇尚“为艺术而艺术”,强调了画家主体在创作中的绝对地位——即不论是何种画作,本身都是画家的“自画像”。《大自然的艺术》中,主人公虽然只是一名看管艺术展览的警卫,但对艺术同样充满热爱,同时自信于自己的见解:“从某种程度上说,艺术的神秘感才是最关键的。”《捕获灵感》中提及的中国画家,持之以恒地描摹同一棵树,直至两鬓斑白,最终捕捉到树的神韵,画出世上最美丽动人的树。类似的人物形象寄托了托芙·扬松自身的艺术追求,也恰似她本人一生的写照。她一生始终充满创造力,也为了艺术和文学创作付出了持之以恒的努力。

透过这些主题各异的短篇作品,读者能感到托芙在创作上的强劲动力,感受到她对叙事的热情,对自由表达的冲动。她用笔触直指人性,刻画入微,揭示隐秘而复杂的人类情感。她的笔下不乏对看似边缘、不合常理的人群与感情关系的描写,一些故事大胆描述了人类感情的复杂性,但她的叙事风格又如空气般透彻,与她身处的高纬度空气一般中性、清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仿佛抹去了角色的性别,具有那个时代的典型女性主义风格。

用动物来讲述关于人类的故事,用野性来刻画人性,也是书中不少作品的特色。《松鼠》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岛上,讲述了一只松鼠意外漂流上岛、闯入女主人公独处的空间,她从而开始探寻如何与其他生命共处的模式。故事中的松鼠虽是动物,却已被拟人化,成为女主角的短期生活伴侣。“她和松鼠应该各过各的,他们可以相互打量,承认彼此的存在,容忍和尊重对方的习惯。除此之外,她和松鼠是各自独立、自由自在的两个个体,拥有自己的生活。”这显然也像是对人类相处方式的探索。故事结尾,女人目视着松鼠乘着小舟离开,独留她一人在岛上过冬并开始写作。

在《关于春天》中,托芙还分享了其他一些有趣的想法。她的笔触轻盈,像春天的柔光,明亮、有趣、具有温度,但并不作强势的观点灌输。书中诸如《伟大的旅行》《蔚蓝海岸之行》等好几个故事都涉及旅行的话题,尤其《轻装旅行》颇具代表性地展现了托芙的旅行观,出版时她已是74岁,但年龄并非枷锁,不妨碍她分享旅行的乐趣及其自由。对她来说,旅行意味着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短暂的解放,选择出发或许比到达某个地方更加重要,就像故事开头所说:“直到那时,我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你们永远也无法想象,我沉醉在多么令人陶醉的自由当中。”《写给康妮科娃的信》也提到,研究世界地图并将一些地方标注出来、单单看着一些城市的名字,就足以给人憧憬、梦想和迫不及待的分享热情。

与书名《关于春天》同名的小文,轻巧勾画出在冬天结束、春天来临之际,两个步履匆匆的陌生人之间一闪而过的交流与情愫。“寒冷和黑暗形成保护色,让我们更容易擦肩而过。我们停下脚步,告诉对方春天已经来临。”托芙用看似淡然的文字,寥寥几笔便渲染出漫不经心的浪漫。虽然文集出版时,托芙已至暮年,但希望是长久回荡在她内心的咏叹调,是她笔下长久闪动的灵魂,就像冬天过后永远有春天到来。文中是这样描写初春之景的:“到处都是滴水声、流水声,阳光金灿灿、闪亮亮地照着,一切又焕发出生机,万物复苏,蓬勃生长。在你以为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时,总会出现新的可能和希望,实在令人惊讶。”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类似的场景,在著名的《姆明谷的冬天》结尾,冰雪消融、春天萌发,可爱的姆明表达着关于“希望”的愿景:“他希望拥有一个漫长的春天,这样他就能让自己快乐,并且将充满希望的感觉尽可能地延长些。”而托芙用旁白郑重地补充:“这个故事结束了。也许这又是一个新故事的开头。”

在《关于春天》出版后,托芙即将面对人生旅途的终点,一位牧师问起她有关“永恒”的问题,她也给出了相似的回答:“是的,我怀着好奇心期待着——希望它会是一个愉悦的惊喜。”这样永不落幕的乐观和希望,或许也是“关于春天”的最终答案。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