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9 17:56
41岁的赵女士因病去世后留下了数百万元的遗产,由于其生前无配偶及父母子女,未订立遗嘱且无法定继承人,赵女士父母的同胞兄弟姐妹对簿公堂,均称对其尽了扶养义务,要求继承遗产。赵女士居住地所在辖区民政局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最终,法院判决赵女士银行存款、抚恤金根据原被告帮扶情况由叔姑舅姨们共同继承,名下房屋归国家所有,由该区民政局管理。
为何赵女士名下房屋判归国家所有,引发社会关注。那么,无法定继承人的遗产究竟会如何处理?什么情况下遗产又会收归国家所有呢?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条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用于公益事业;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法官介绍,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主要包括三种情况:一是死者无法定继承人,也未订立遗嘱指定受遗赠人,生前未与他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上述赵女士便属于此种情形;二是被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遗嘱继承人全部放弃继承,受遗赠人全部放弃受遗赠;三是被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遗嘱继承人全部丧失继承权,受遗赠人全部丧失受遗赠权。
遗产处理的不仅是当事人的财产关系,还关系到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风尚。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条规定,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遗产酌给制度以事实扶养为基础,赋予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酌情分得遗产的权利。其对被继承人的扶养,不是基于身份关系而存在的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扶养义务,而是出于社会道义自愿提供的帮助与照料。
扶养人分得被继承人的遗产数额,需要考虑受扶养人的情况及扶养人的情况,包含扶养人对被继承人扶养内容、扶养时长、扶养方式,以及扶养人与被继承人的亲情关系、情感联系紧密程度等。分给扶养人遗产的数额,应以其对被继承人所尽扶养义务相一致为原则,需考虑被继承人受到扶养的具体程度,并非尽了扶养义务就会分得全部的遗产;同时存在多个扶养人时,对被继承人扶养时间长、频次多、联系紧密的扶养者可以多分。同时应当明确,当事人主张作为扶养人参与遗产分配,应当区分扶养行为与情谊行为。扶养指的是经济上的资助与生活上的扶助;情谊行为非参与遗产分配的基础,尽了一定的扶养义务也不必然参与被扶养人的遗产分配,只有对被继承人即被扶养人扶养较多的方可分给适当遗产。
法官介绍,遗产收归国家后,相关部门会进行管理,核实遗产的种类、数量、价值、权属等信息,并根据遗产的性质选择合适的保管场所和方式,最终用于公益事业。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遗产,可能会被送到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进行收藏、展览或研究;对于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遗产,在遵循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会进行商业开发,实现资产增值。如果遗产中包含对国家战略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资源或技术等,还可能会被用于国家战略储备或科研等领域。
尽管无人继承的遗产归属有明确法律规定,但相关遗产处理流程繁杂、消耗社会成本大。法官提醒,为避免后续财产分配产生纠纷或者不符合本人真实意愿,最好提前立遗嘱或者遗赠扶养协议。遗嘱的内容不仅是处分当事人去世后的遗产,比如房产、存款、股票等,另外也涉及对当事人生前的监护、扶养安排等事项。在立遗嘱时可以同时附上相关条件,比如要求接受遗产的人履行相应的扶养义务,如果接受遗产的人未尽到相应的扶养义务,可以撤销其继承遗产的资格。
供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