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特普会”能否给乌克兰危机带来转机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李坤泽

2025-08-19 20:15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图片
▲图源:新华社

特朗普先后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以及多名欧洲领导人举行会晤。虽然密集会晤尚未达成实质性成果,却为旷日持久的乌克兰危机的解决带来新的变数。

作为冷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冲突之一,乌克兰危机给东欧地区,甚至全世界的地缘安全形势都带来了深远影响。俄乌双方同根同源,历史联系深厚,却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深陷冲突之中,两国人民蒙受深远灾难。三年半以来,尽管有不同国家、不同国际组织尝试了多次和平谈判,但由于乌克兰危机有着复杂的历史经纬,存在较多难以调和的矛盾,让和平解决危机的进程举步维艰。

作为直接参与冲突的双方,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立场存在严重对立。首先,乌东四州领土主权问题是两国的根本分歧。乌东四州本是乌克兰领土,但在2014年乌东冲突发生后,乌克兰政府与乌东地区当局对抗激烈。乌克兰危机全面爆发后,乌东四州更是通过公投加入俄罗斯,让乌东四州主权的争议越发尖锐。其次,俄罗斯坚决要求乌克兰成为中立国,不得加入北约。乌克兰则要求俄罗斯不干涉其加入北约的权利。最后,对于战后责任与赔偿问题,乌克兰要求俄罗斯承认侵略、赔偿损失,俄罗斯则坚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的是“去纳粹化”,拒绝将俄罗斯海外财产用于乌克兰重建。

除俄乌双方以外,美国和欧洲西部各国也早已深度介入到乌克兰危机之中。欧洲西部各国普遍支持乌克兰的各项主张,主张加大力度支援乌克兰,以此来阻止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欧洲西部各国事实上也是乌克兰一方除美国以外的经济和军事援助的主要来源。此次,欧洲西部各国对美俄双边会谈有所担忧,生怕两国达成协议。这也正是在“特普会”后,欧洲各国领导人立即组团访问美国的直接原因。

美国对于乌克兰危机的立场,则因总统换届而发生了较大变化。特朗普上台后,一改拜登时期对俄罗斯全面制裁的政策,转而支持通过与俄罗斯直接对话的方式,试图斡旋乌克兰危机。本次“特普会”,除了关于核心议题的乌克兰危机的对话外,更是美俄关系“破冰”的开端。2021年6月,拜登与普京在日内瓦会谈之后,美俄两国领导人已有四年多没有举行过任何会晤。乌克兰危机全面爆发后,美国带头对俄罗斯进行了全方位制裁,让美俄关系陷入冰封。美俄两国关系的冻结,成为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主要障碍。因此,本次“特普会”固然没有达成实质性成果,但美俄双方仍高度评价“破冰”的象征意义。

显然,真正解决乌克兰危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停火协议的达成,或是和平谈判的启动,都会面临诸多挑战。但长达三年半的冲突已让人看到,面对复杂的乌克兰危机,唯有推动政治解决进程,才是解决冲突、实现和平的唯一可行路径。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编辑:胡宇齐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