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17:50
近日,四川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校园食品领域职务侵占犯罪案件。4年时间,某小学11名食堂员工利用职务便利侵占食堂优质肉制品,用于自食或销售,涉案金额高达40万元,11人均已获刑。
本是学生们的营养餐,却被层层“揩油”,让人愤怒、心痛。应该说,每一克肉、每一粒米的流失,都是对未成年人健康福祉的蚕食,对教育纯洁性和法律权威性的亵渎。近年来,多地曝光的“后厨卫生脏乱差”“食材以次充好”“过期食材入餐盘”等问题,一次次刷新公众的底线。这些乱象背后,暴露的是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漏洞,让一些人有机可乘,将黑手伸进孩子们的饭碗,置学生的健康成长于不顾。
校园食堂不是“私厨”,校园净土不容染指。2025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公安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坚持管理和监管同向发力,定期研究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相关工作,层层明确、逐级压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行业主管和监管责任,坚决守护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安全”。校园食堂是教育民生的重要窗口,守好“校园餐”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必须以最透明的管理、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厉的惩处,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身上,让每一碗饭都盛满安全与健康,而非被“硕鼠”啃食后的残渣。
视频:李唯祎 范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