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3 12:04
当地时间8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他将在两周内决定是否对俄罗斯实施“大规模制裁”。而就在此前一周,美俄首脑会晤刚刚在阿拉斯加举行,特朗普表示“会谈非常好”。
事实上,俄乌战火过去几天非但没有冷却,反而有所升温。俄军袭击了乌克兰西部的美资电子工厂,乌军次日予以报复,对俄方输油管实施打击。这些事实共同解释了特朗普“制裁威胁”的背景,也勾勒出了阿拉斯加会晤后俄乌局势的主线——双方都在以火力校准谈判价码。
△路透社报道,特朗普表示将在两周内决定是否对俄罗斯实施大规模制裁。
01
会晤后一周,局势升温
8月21日夜,俄军对乌克兰多地实施大规模空袭;乌方称,俄方动用了574架无人机和40枚导弹,乌克兰西部的美资企业伟创力(Flex)电子工厂受损,至少15人受伤。
乌方称这是对“美国投资”的有意打击,并迅速组织回击,在次日对俄罗斯的德鲁日巴输油管泵关键站点实施攻击,俄罗斯供给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原油随即暂时停摆。有关方面称,恢复至少需要5天。同一天,乌军称,他们还在塞瓦斯托波尔摧毁了俄军的侦查无人机设施。
这一轮攻防下来,俄罗斯把战火推到了乌克兰最西部的民用产业目标,乌克兰则对俄罗斯境内的能源“血管”进行了“外科手术”,阿拉斯加会晤营造的和谈气氛顿时跌回冰点。
△路透社分析,美资企业Flex地理位置上靠近欧盟边界,其遭俄军打击所带来的象征与心理冲击远超战术层面。
02
为何冲突升级?
阿拉斯加会晤才不过一周,为何俄乌冲突不降反升?
正是在这样复杂交错的因素下,阿拉斯加会晤后,局势反而出现了升温。
△路透社报道,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之一,乌克兰近期持续对俄罗斯的能源设施进行了无人机袭击。
03
特朗普再次开启“计时器”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特朗普放出信号,表示将在两周内判定和谈是否有进展,然后决定是否对俄实施大规模制裁。
舆论认为,这是特朗普熟悉的“计时器外交”。《华尔街日报》称其为“熟悉的两周期限”:把一段明确的期限公开化,同时把“我给过机会”的叙事摆上台面,以时间倒逼谈判各方,也为后续政策加码预热。阿拉斯加会晤没有产出可执行的停火或三方会面安排,倒计时的设置相当于把责任前置公开——若两周后没有实质动静,升级就更容易获得政治上的正当性。
从过往经验看,特朗普屡次使用“计时器”制造谈判压力,虽然并非次次“立竿见影”,但共同点是,期限公开后,谈判节奏与市场预期多少会被牵引。至于此次“计时器”是否有用,关键还在于截止日之后,是否真的有制裁措施落地。此外,欧洲的承压能力与配合度也会决定震慑能走多远。若美国制裁过急而欧洲盟友准备不足,政治阻力反而会消耗威慑作用。
△《华尔街日报》报道,遇有问题时,特朗普经常给自己、也给他人两周的决策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