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3 15:41
今年暑期档即将收官,截至8月23日上午11时30分,档期票房为106.6亿元。8月22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电影家协会承办的“2025年电影暑期档研讨会”在北京顺利举办。会议邀请了多位业内人士和专家参与研讨,由北京电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陈杨萍主持,研讨会从暑期档整体市场表现、热映电影创制、影院运营与影片发行策略等方面深入剖析电影暑期档现象。
国产二维动画迎来高光时刻
在今年春节档国产三维动画《哪吒之魔童闹海》创下了一骑绝尘的票房奇迹后,国产二维动画在这个暑期档上演了接力好戏。《浪浪山小妖怪》和《罗小黑战记2》等国产二维动画表现抢眼,前者预测票房接近17亿元,后者预测票房超5亿元。两部影片豆瓣评分分别为8.5和8.7,做到了叫好又叫座。
“动画电影成为暑期档黑马,国产二维动画迎来高光时刻。”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方铭这样说道。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中国动画研究院副院长曹小卉以《浪浪山小妖怪》为例,分析了“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创新突破之路:既继承了传统美术片的表达形式与艺术感染力,又融入了现代电影丰富的镜头语言;虽然用传统神话的构架叙事,但贴近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和情感,表达了当代价值理念。他认为,动画片教育功能一直都存在,但只有另辟蹊径讲好故事才能引发共鸣和共情。他希望,既有导演个性追求,又能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动画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中国电影博物馆党组成员、副馆长刘军认为,暑期档动画体现了“中国动画学派新力量”的活力,形成了从新媒体积累到电影转化的成熟模式,且在艺术上对传统神话进行了成功改造。
核心还是要讲好故事
通过对暑期档的观察,中影(北京)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经理章慧霞指出,视听冲击已经不是当下观众观影的首要需求,电影要获得观众认可,核心还是要讲好故事。电影要吸引观众走进影院,重要特质之一是“与我有关”,要引发观众在情感与情绪层次的共鸣,让观众真切地相信电影故事的发生。她提示,要注重电影的口碑营销,暑期档目前票房排在前三的电影《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和《捕风追影》都出现“逆跌”现象,“原因是如今观众观影更加理性,更加看重电影的实际口碑。”
方铭认为,以往常见的“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的阵容模式在今年暑期档遇冷,出现了电影表达与观众期待的错位,这个现象值得重视。市场正在回归以内容为王的趋势,高质量叙事+中华内容+情感共鸣,更能赢得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赵卫防认为,从暑期档的供给侧可以看到,中国电影的产能还在;从截至目前超2.6亿观影人次的数据来看,观众到影院观影的基本面还在。同时,供给侧的美学质量正在发生改变,新主流大片仍在延续,但表现手法从宏大叙事转向小切口叙事。他认为要深耕叙事、共情当下,“只有好故事才能得到观众认可,能够引起共鸣的内容更能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电影艺术》主编谭政认为,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短视频消费形态的生成,让电影正经受互联网生态的第二次冲击,“要理性面对新文化消费形态形成的长期挑战,要坚持叙事为王,内容为王,也要不断提升电影消费在文化消费环境中的声量。”
反法西斯题材电影表现出色
今年适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电影行业以集群作品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南京照相馆》《东极岛》《山河为证》《坪石先生》等影片吸引了大量观众走进电影院,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刘军认为,今年反法西斯题材电影呼应了国家宣传需求,但在内容挖掘上更加深化,减少了对暴力元素的侧重,更多展现普通人的抗争。赵卫防认为,这些影片表现手法从宏大叙事转向小切口叙事,对民族价值观有了新的表达,能够引发普通民众的共情。而在方铭看来,非宏大叙事的主流历史大片正在崛起。
国产片全面主导市场
方铭梳理了今年暑期档的重点市场现象,暑期档国产片全面主导市场,票房前十占比70%。
中国电影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进口电影发行分公司经理王佳分析了暑期档进口影片的表现,进口影片作为国内电影市场的有益补充,今年以来在引进数量与类型等各方面都有所提升;同时,暑期档对于进口片的市场重要性及票房比重十分明显。“对于进口片而言,相对于IP续作,市场更需要创新的故事。”
谭政则认为,暑期档取得的成绩是中国电影产业不断发展的投射,是新媒体环境下多行业跨领域协同发力的结果。
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董昕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从最强春节档,到火热暑期档,中国电影正在从“开门红”努力走向“节节高”。电影暑期档的优秀表现再次印证了《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报告》中总结的中国电影审美新需求、叙事新视角、市场鲜活力、技术新动能、国家新名篇的五个新特点。她指出,本次研讨会正值电影“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收官、“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重要节点,旨在凝聚前沿智慧,总结优秀经验做法,进一步助力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