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17:39
落马副行长出狱当网红?
近日,一自称某银行支行前副行长的男子肖某,通过在社交平台大谈入狱“前传”受到不少关注,一周涨粉两万。
据报道,肖某生于1983年,曾因操弄虚假理财产品,犯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对此,平台回应称,报道所示肖某账号以犯罪经历博眼球,已被禁言。目前该账号视频作品已全部下架。
每个人都有开通社交账号,分享个人经历的权利,刑满释放人员也不例外。但是拿犯罪经历以及前副行长身份当流量密码,以炫丑博眼球,就纯属歪门邪道了。这种视频被下架、账号被禁言乃至封号,一点也不冤。
说起来,类似事件并非个案。不知从何时起,一些社交平台开始频现“出狱博主”,他们毫不忌讳谈起犯罪经历,反倒以此作为个人卖点。有的打造“浪子回头励志网红”人设,以“刑满释放”为噱头进行不当营销;有的亮出前公职身份,企图制造话题,攫取流量。
本应回归正路、踏实做人的他们,为何反其道而行之,高调晒起犯罪经历?皆因这种反差之感颇能博眼球。他们披着分享、励志的外衣,干的其实是以丑为美、哗众取宠的勾当,迎合的是一些人猎奇低俗的恶趣味,宣扬的是黑红也是红的畸形流量观、价值观。
炫丑令人厌恶,炒丑、审丑亦是病态。若任由这些博主炫丑圈粉,甚至名利双收,很可能产生不良示范效应,让一些人认为即便违法犯罪,也能通过大卖励志人设、消费公职身份获利。如此一来,不仅会歪曲正确是非观,更会消解司法惩戒的严肃性。
更值得追问的是,黑红丑红们为何越骂越多?有审丑、猎奇、窥私的网络心态使然,也有唯流量是从、迎合受众低级趣味的流量逻辑驱使。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都有发声权,各方追逐热点也无可厚非。但必须认清,网络不是个人私域,而是公共空间,说什么、做什么,必须遵循公序良俗,不能践踏底线红线。
肖某的出道之路戛然而止,也当防止下一个“肖某”跳出来恶心大家。此前,相关部门已明确提出坚决抵制炒作炫富享乐、绯闻隐私、负面热点、低俗“网红”、无底线审丑等泛娱乐化倾向。继续加强监管、重拳出击,及时跟进种种新动态,倒逼平台严格执行内容审核机制,才能不给炫丑者留下任何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