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18:13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将于9月3日举行。在2019年10月1日国庆70周年阅兵中,火箭军首次以战略军种的形象亮相天安门。
距离9月3日越来越近了,火箭军参阅部队将再次走向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他们是和平的使者,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盾牌。参阅官兵的构成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的战斗力又有什么样的发展?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探究竟。
火箭军方队:托举大国重器向前进
来自全国近百个部队的火箭军官兵齐聚阅兵训练场,每一位都是火箭军导弹方阵里的帅小伙,这次参阅的官兵有义务兵、军士、学员和军官,基本涵盖火箭军军营里所有岗位。新军种、新形象、新作为、新担当,火箭军光荣成立近十年,战略威慑能力显著提高。
火箭军参阅部队 沈鹏: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抗战伟大精神。我们火箭军参阅部队就是要把这种精神品质融入官兵骨子里,大力弘扬“忠诚、砺剑、严实、奉献”的火箭军精神,让忠诚的基因融入血脉,让全体参阅官兵在阅兵场上走出大国气势,走出王牌担当。
位于第4排面的“豪杰”兄弟顾宇豪、顾宇杰是一对双胞胎,一个是通信尖兵,一个是金牌号手。曾在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时并肩走过天安门。
火箭军参阅部队 顾宇豪:到了我们集训的地方之后,我和他才见面,不算很惊讶,因为我们都曾经参加过这样的任务,也不叫心有灵犀,叫默契。
火箭军参阅部队 顾宇杰:当时我也是有感觉他肯定会来,真正见了面以后,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也是一惊,冥冥之中感觉他肯定会来。
兄弟俩在同一个排面里,少不了会被作比较,两人也时常暗自较劲。
火箭军参阅部队 顾宇豪:排面有评比评分、有排名,不能说一个太好,一个太差,尽量都是往排名靠前的地方去赶。
火箭军参阅部队 顾宇杰:我们主教练可能点我点得多一点,吃完饭我们会去那里加班加练,他看到我以后,就过来找我,很自然地就在帮带我,感谢他再一次跟我一块并肩作战。
火箭军参阅部队 顾宇豪 顾宇杰:我们是豪杰兄弟,我们一定会以最昂扬的姿态阔步走过天安门。
廖国勇是排面里的老大哥,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廖”。曾在2017年朱日和沙场阅兵中,作为火箭军部队方队的一名载员接受检阅。
火箭军参阅部队 廖国勇:但是我心底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天安门的长度。
火箭军参阅部队 丁铄宸:每次踢腿的时候,我经常踢了很久,感觉自己太累了,真的一动都踢不出去了,这个时候,我就习惯性地往左边看一下,看一下老廖,他眼神永远都那么坚定,永远都目视前方。从他的脸上好像看不出疲惫,但是他怎么可能不累,脸上挂满汗珠,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学会了如何勇敢地走完接下来的军旅人生路。
训练间隙,徐浩文作为参战老兵的后代,常常和队友们一起分享那些抗战的故事,他一直渴望有一天代表家中英烈走过天安门。
火箭军参阅部队 徐浩文:当收到了阅兵的通知之后,我第一时间想到了我的大爷爷和二爷爷,因为他们在抗日战争中和解放战争中牺牲了,所以我怀着一颗无比激动和敬畏的心,参加报名,专门在网上将他们的烈士证书打印了一份,时刻揣在自己的身上。大爷爷和二爷爷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在训练当中,我总能感受到他们会给我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断激励着我,让我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去完成这次任务。
火箭军参阅队员大多数都参加过实弹发射等重大任务。走向号位,个个是能打善战的导弹操作手;走向阅兵场,个个都能以铿锵有力的步伐展现火箭军部队的形象风采。
火箭军参阅部队 刘斌:2019年,是我第一次参加阅兵,今年,是我第二次参加阅兵,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我从一名学员逐渐成长为一名基层分队的政治指导员,我也见证了火箭军部队的发展壮大。近些年来,我们的演训条件构设越来越复杂,我们的训练难度越来越大,我们的任务完成得越来越好,导弹打得越来越准。
东风浩荡震寰宇,神剑出鞘扬军威。火箭军参阅部队官兵正踏着坚定的步伐,阔步向前的火箭军将以一流标准创一流业绩,把信仰和忠诚凝聚在鲜艳的战旗上。
火箭军参阅部队 魏增阳:我们火箭军全体参阅官兵,坚持以最佳标准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献礼,全面展示世界一流战略军种新风采,以昂扬的姿态、优异的成绩向全国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火箭军方阵:以我无名铸就长剑威名
探访阅兵训练场,我们再走进火箭军的装备方队。在阅兵式上,驾驶员、乘载员、教练员、修理工、装备管理员等众多岗位官兵,也许你并不会看到他们的身影,但正是他们的默默坚守、无私奉献,成就每一个大国重器方阵的精彩亮相。
两个“王博”共同的阅兵梦
在火箭军某装备方队中,有两个都叫王博的官兵,素未谋面的两人因为这次阅兵任务相聚在同一个方阵中。
火箭军参阅乘载员 王博:我们要签到,我看到签到本上有一个王博,我就直接签了,后来领导联系我,跟我说,说我没签到,然后我才发现,签到本上还有另一个王博。
装备修理工 王博:方队第一次集中点名,当方队长点到王博,我答“到”,结果我发现右边还有一名同志答“到”,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方队中还有一名叫王博的。
一个王博是导弹发射车的乘载员,另一个王博是装备维修保障骨干,岗位不同、经历不同,却因同一目标并肩同行。
装备修理工 王博:我的工作职责是,对装备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及时排除故障隐患,这个过程说实话很枯燥乏味,但是我们不能有一丝一毫松懈。我们修理工虽不像受阅队员一样,能走上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但是我觉得装备就是我们修理工的一切,当装备以最优异的状态驶过天安门,就是我们无上荣耀。
火箭军参阅乘载员 王博:能够站在长安街,能够登上我们威武的导弹发射车,驶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是我作为一名火箭兵的无上荣光。现在,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阅兵阅的不仅仅是那几分钟,阅的是我们练兵的过程。
导弹方阵中的王牌教练员
在火箭军某装备方队里有一位王牌教练员王明兴,曾在2019年国庆阅兵训练期间,带领方队在全军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今年,王明兴再次走上阅兵训练场。在部队里,王明兴既是特种车驾驶员,也是导弹操作号手,回忆起20多年前第一次驾驶导弹发射车的场景,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火箭军装备方队教练员 王明兴:感觉这辆车又长又宽,开起来特别威武,后来我又先后驾驶并执教了另外两种新型装备,总的感觉是现在武器装备,越来越机动灵活,作战反应速度越来越快、精度越来越高。
在今年的阅兵训练期间,王明兴针对不同型号装备车辆之间标齐协同难度大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训练,使车辆运行更平稳,标齐精度更高。
火箭军装备方队教练员 王明兴:作为一名教练员,我们方队即将以一流的标准接受习主席检阅,接受党和人民检阅,我感到非常自豪。
砺剑尖兵:托举大国长剑展雄姿
夜幕降临,导弹发射车下,修理工李江龙正在检查车辆底盘情况,从油路、水路到电路,逐个点位对底盘进行扫描。被方队称为“王牌修理工”的李江龙,是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身兼驾驶员、修理工、导弹操作手等多个岗位,是“一专多能”的技术大拿。
火箭军方队装备管理站管理员 李江龙:我入伍20年来,从一名普通操作号手,成长为专业的指挥员,经历过三次装备的转型,亲眼见证了我们导弹武器装备的蓬勃发展,能够与日夜相伴的导弹发射车一起接受检阅,我感到特别自豪和光荣。
来到阅兵训练场,李江龙负责装备车辆维护、保障和管理工作。某次夜巡,管道上的水滴引起了李江龙的注意,他随即展开紧张细致排查,直到彻底排除故障。
火箭军方队装备管理站管理员 李江龙:我们在训练中有效发挥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将我们的装备、数据以及它的性能提前录入到系统中,充分掌握每一台装备的数据,小到一个垫圈,一个螺钉,我们都能够查到它的出处,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让我们威武的大国重器在阅兵场上展现出它最完美的状态。
传承血脉再续荣光
开着导弹发射车来追梦
导弹发射车驾驶员王仲卿成长在革命家庭里,他的外公曾参加百团大战的康家会战斗,那次战斗共毙敌200多人,是百团大战的首次重大胜利。
火箭军装备方队驾驶员 王仲卿:在战场上他英勇杀敌,是我心中名副其实的战斗英雄。从小听着外公的那些战斗故事,我就一直梦想着参军入伍、保家卫国,入伍后我成为光荣的火箭兵。
在某次火箭军实弹发射任务中,王仲卿所在部队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
火箭军装备方队驾驶员 王仲卿:点火命令下达后,看到导弹划破苍穹,当时我热泪盈眶,我感觉这发导弹打出了我们的国威军威,更加坚定我们为国护剑、制胜强敌的信念。
受领阅兵任务后,面对复杂特殊的训练课目,王仲卿在训练初期总是找不到感觉、标不齐排面,几轮考核成绩均不理想,几乎濒临淘汰。
火箭军装备方队驾驶员 王仲卿:我后来想到外公他们当年舍生忘死抵抗日寇,我问自己,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我又如何能够上战场、打胜仗?又如何能够传承老一辈人的英雄气概和抗战精神?
王仲卿自主加压、主动加练,考核成绩稳步提升,一路成长为基准车驾驶员,实现了“阅兵就当排头兵,要开就开基准车”的心愿。
火箭军装备方队驾驶员 王仲卿:我外公当年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来到北京,当面聆听毛主席的教诲。现在,我能有机会驾驶着装备,载着大国重器接受习主席的检阅,我将用汗水和忠诚再续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