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19:07
近日,市水务部门开展了颐和园内团城湖部分围栏改造工程,将湖边3处约3米高的高大围栏改建成约1.2米高的低矮铝合金栏杆,让游客畅享湖光山色。
团城湖为何要围上栅栏?原来该湖与团城湖调节池水系相连,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的配套工程,是饮用水源地,属于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需要封闭保护。但随着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近几年团城湖吸引了大量摄影爱好者前来拍鸟。为了兼顾环保与拍摄需求,水务部门向前一步,在围栏上开了几个观鸟窗口,方便镜头“打鸟”。然而,随着摄影者越来越多,仅有的几个窗口已然不够用,人群扎堆又导致其他游客难以观赏风景。着眼于现实,水务部门再次主动作为,咨询多方意见、制定好水源保护方案后,将3处桥区围栏“削去”1.8米,不仅能保障饮用水源安全,还给了游客与自然景观更为和谐宽阔的连接。
围栏变矮了,代表着一种服务理念的提升。城市治理的精髓,就在于告别“一刀切”的简单化操作,于细微处下足“绣花”功夫。饮用水源地关乎市民的饮用水安全,并非小事,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城市里的水系、山景、鸟语、花香也寄托着市民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向往。近年来,“拆墙透绿”“抬头见景”等概念深入人心,北京与时俱进,在保障城市安全与服务上强调与自然融合、服务于市民生活,颐和园内团城湖围栏的变化正是这一趋势的最新注解。
降低的围栏,也是管理部门与公众之间签订的一份“文明契约”。当水环境以信任的姿态拥抱公众,当人们能畅快地欣赏湖光山色、亲近自然生态,一种被尊重感便会油然而生。同时,优美的环境也会潜移默化地提升人的审美情趣和行为自觉,需要人们发自内心地去珍视和爱护这份美好。
今天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山川湖泊中,既可看到有志愿者主动捡拾垃圾,也可看到有热心市民劝阻攀树折枝等不文明行为,更能够发现许多家长实地教育孩子要爱护环境……这些都是北京“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格局的生动写照,但乱扔垃圾、盲目放生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也依然存在。1.8米的改变,是一次成功的城市治理创新,也是一份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信任协议,需要大家共同守护北京和谐宜居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