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长剑!“东风”系列洲际弹道导弹硬核威慑
CCTV4

2025-08-26 22:34 语音播报


能战,方能止战。作为阅兵式上压轴出场的大国重器,中国自主研制的“东风”系列洲际弹道导弹,让中国拥有了战略制衡、战略摄控、战略决胜的重要力量。

1980年中国拥有第一代洲际弹道导弹

1980年5月18日,在酒泉试验基地的发射场上,一枚巨大的白色导弹,如同一把倚天长剑,矗立在北工位发射台上,这就是中国首枚洲际弹道导弹东风五号的全程遥测弹。

上午10时整,东风五号首枚全程遥测弹腾空而起,直上云天。30分钟后,导弹到达南太平洋海域,以雷霆万钧之势从天而降,精准地溅落在预定海域。东风五号的全程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拥有了第一代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五号洲际弹道导弹全长32.6米,弹径3.35米,起飞重量183吨。采用二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由发射井发射,可携带一枚威力为300至4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

军事专家 邵永灵

东风-5作为中国第一种洲际导弹,其实它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中国真正拥有了洲际打击手段。这无论是对于提升中国的大国地位,还是维护全球的战略稳定,都是非常重要的。

东风-5B全面提升导弹系统综合作战能力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一枚弹体和弹头分开展示的巨大导弹,威风凛凛地通过天安门广场,它就是东风五号家族的最新成员——东风-5B导弹。

东风-5B导弹突防能力强、毁伤威力大,全面提升了导弹系统的综合作战能力。该型导弹使用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携带分导式多弹头。

东风-31AG:中国第二代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

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举行。东风-31AG弹道导弹压轴出场,这也是该型号导弹首次公开亮相。

该型导弹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二代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机动性能好、生存能力强、部署转换快、打击精度高,担负着震慑强敌与核反击作战的重要使命。

东风-41大幅提高打击精准度

在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在32个装备方队中,作为压轴装备首次公开亮相。东风-41作为战略核力量的中流砥柱,让中国拥有了战略制衡、战略摄控、战略决胜的重要力量。

东风-41是目前解放军对外公布的战略核导弹系统中最先进的武器系统之一。它采用了高性能的惯性制导系统,信息化发射平台,大大提高了打击精准度。

东风-41导弹发射车设计特别 降低被侦察概率

总台记者 王晓丹

东风-41导弹发射车的车头设计是很有特点的,驾驶室采用了分体式的设计,长长的导弹发射筒一直架到了车头前面。这样的好处是不需要将发射筒进行吊装,就可以快速进行导弹装填。但驾驶员的视野会非常受限,所以在车身周围安装有具备红外夜视功能的摄像头,连接到驾驶室内的显示屏,构成全方位的辅助行车系统。发射车的轮胎也很有亮点,采用的是宽断面、大直径、无内胎的设计,上面的轮毂盖还会通过强排风来降低整个轮胎的红外特征,减少被侦察发现的概率。

东风-41智能化程度高 可灵活快速机动部署

随着中国导弹装备的不断发展完善,东风-41的智能化程度更高,仅需几个人就能完成发射程序。东风-41还有一个特点是灵活机动,它可以在高原、戈壁、雪地、沙漠等极端地域行驶。在最常见的高速公路,甚至普通篮球场上,都可以进行无依托的随机发射。

军事观察员 魏东旭

在核威慑体系当中,东风-41可以说是具有战略属性的“杀手锏”武器。没想到个头这么大的弹道导弹,竟然能够进行灵活快速的机动部署,而且它采用的是“储运发”一体的模式,导弹的储存、运输和发射,都是在一个平台上。在有效执行战略任务的过程当中,它的生存能力大幅度提升。即使对方有卫星,或者说有各种各样的侦察手段,也无法确定它的具体位置,针对它的行踪是难以掌握的。

随着火箭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东风家族”人丁兴旺、日益壮大,核心战斗力持续攀升,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2024年火箭军向太平洋发射洲际弹道导弹视频公开

2024年9月25日8时44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向太平洋相关公海海域,成功发射一发携载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准确落入预定海域。

火箭军某旅

我等这一刻等了整整20多年,每一次备份都是为这一刻积蓄力量。在经过发射车的时候,我扭头看了3次,看到导弹飞出发射筒的那一刻,我在想这家伙飞得有多远、打得有多准,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就有多稳当。

看阅兵

编辑:胡德成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