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又来了,还有人敢在泄洪口建房,河道上修停车场?!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淑玲 实习记者 成进羽

2025-08-27 08:35

北京民声
进入
民生调查
看更多
+ 订阅

作为城市防汛工作的关键,大大小小的河道如同人体血管,承担着行洪安全的重要使命。北京日报客户端陆续接到门头沟、怀柔、房山等区的村民反映,有人侵占了部分泄洪口建房,或是在河道上修停车场。这些私搭乱建阻碍了行洪,给周边村民平安度汛带来极大隐患。为清除障碍让出河道,不少村民连续奔走呼吁多年。

眼下,今年的汛期虽已进入尾声,但把牢安全底线不容一丝侥幸。投诉多年的私搭乱建能否清理处置?河道能否恢复畅通?记者赶赴现场走访调查。

点位1  门头沟区潭柘寺镇桑峪村

三封“告知书”拦不住私搭乱建侵占泄洪口

西有潭柘寺,东临定都峰,桑峪村沿南桑路藏于山沟之中,山上的雨水自西北、东北山谷顺着村内道路流走,虽未形成河道,却是事实上的行洪通道。据村民反映,一幢两层小楼及其院落因扩建占用了部分泄洪口,阻碍了行洪,对周边住宅的安全构成威胁。

8月22日,记者沿南桑路来到桑峪村,眼前的村庄群山环绕,层峦叠嶂。村民房屋大多依路而建,高低错落。沿南桑路北行,虽雨过天晴,仍可见路上涓涓细流。村民告诉记者,这些街道即泄洪道,承担着行洪功能,“山上的雨水都会从街道流走。”高山上的水流顺着山势一条条汇聚,最后形成3条泄洪道,再从泄洪口倾泻而出。

水流在交叉口汇聚后流走。

村民所反映的小楼就在村庄西北泄洪口。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栋崭新的房子一共两层,还砌着一人多高的院墙。村民告诉记者,3条泄洪道于此处交汇,然后向东流走,该栋小楼侵占了部分泄洪口,新建的房屋及院墙直接阻挡了向东倾泻的水流,令水流突然转向,直接冲刷位于泄洪道南侧的民房。“该处泄洪口原来的宽度可供一辆大卡车掉头,现在只剩四五米宽。阻碍了行洪不说,道路两侧的多户村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门头沟区潭柘寺镇桑峪村,一栋两层小楼侵占了部分泄洪口。

村民李先生向记者讲述了2023年7月31日发生的惊险场景,当时,山洪自两道山谷中倾泻而出,水深有两米,由于水流急转弯,村民家的窗户距离地面仅两米左右,雨水夹带着泥沙和植物灌入屋内。大水过后,野草还挂在窗边,屋内满是淤泥;另一户村民家的房屋墙基直接被冲垮,房子底部被冲出一个大洞,损毁严重。

据了解,该栋位于泄洪口的小楼最初只有四间平房外加两间耳房。平房约建于1982年,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院墙随水势而建,呈西窄东宽形状。2023年,房主决定翻建房屋。“很快就有邻居发现,新房房基分别向东、西、南三个方向扩建。当年5月便有邻居提醒建房人新房占了部分泄洪口,最好缩回一些,但对方并未理会,最终还是建起来了。”

桑峪村村委会前负责人也证实,该栋小楼建设时即因侵占泄洪口未获相关审批,“另外改建扩建还须有四邻签字,他们家都没有。”

2024年3月21日、4月6日、4月26日潭柘寺镇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连续三次向该户村民发出“告知书”。三封“告知书”显示,“你户未履行宅基地翻建审批手续。现将问题线索移送至你本人,请立即核实情况,暂停施工,尽快补办宅基地翻建审批手续,未取得宅基地翻建审批手续前,禁止施工。”然而,三封“告知书”均未能叫停该栋小楼的建设。前不久,小楼外还筑起了围墙,泄洪口更窄了。

有关部门曾发出三封告知书。

潭柘寺镇政府回应称,已商请区规自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就泄洪口问题予以认定,待事实认定清楚后,如确实存在违建行为,将会同区规自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司法所履行拆除程序。

8月26日,记者联系到房主,对方回应称:“这就是我们家的宅基地,无法挪动院墙。如果我们家要拆,那村里别人家的房要不要拆?”

点位2  怀柔区二道关村

占沟渠建车场致水流受阻

怀柔区九渡河镇二道关村地处京密引水渠及怀柔水库流域,紧邻黄花城水长城,村域沿山脚分布,安四路穿村而过。近年来,因大力发展旅游业,村内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近日村民反映,村内一家民宿位于东沟边,为方便停车,有村民私自在河道边公共区域扩建了一片停车场,“民宿扩建停车场妨碍了行洪,河水不停冲击着停车场底部石基,存在安全隐患。”村民说。

村民扩建了一片区域用于停车。

8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现场。只见该片停车场依河而建,距离水面高约2米,面积三四十平方米。停车场东侧紧邻河道,河水自西北向东南蜿蜒而下,到转弯处逐渐收窄,宽度约10米,再往下游又逐渐变宽。停车场恰好位于转弯处,从侧面可明显看出,伸向河道的停车场宛如河道中间凸出的一块“石疙瘩”,至少侵占了河道两三米的宽度。

停车场靠水一侧安装了铁栏杆,角落还建有一座简易板房,顺旁边石阶可下到水边。站在栏杆边向下看,水流湍急,河水不断冲击着底部的石基,激起大片浪花,而沟渠其他区域河水则显得平缓得多。

怀柔区二道关村,停车区域凸出于河道上。

据了解,该处区域原本只铺些碎石,附近有村民偶尔停车。2022年左右,村民沿河开起民宿,便向河道扩建用于停车。两年前一场大雨,停车场被冲垮。而后,村民又对停车场进行修复加固,底部石基更结实,并加装了铁栏杆,停车场可停放六七辆车。“停车场一加固,河水流经该处遇到阻碍便会冲上地面。今年7月底那场大雨,河水不停撞击着停车场底部石基,喷溅到路面,看起来十分危险。”附近村民告诉记者。

《北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在河湖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内设置固定停车场所,必须报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今年汛期,有村民反映该问题。九渡河镇回复称已经进行现场核实,“诉求反映的停车场紧邻河道,我镇主管部门已联系水务局进行现场认定,如发现是违建及侵占河道行为,将依据相关政策进行依法依规处理。”但认定结果是什么、后续如何处置,村民一直没有得到准确答复。

按照“河长公示牌”信息,8月25日,记者联系到二道关村党支部书记。对方表示,此处原来确实是河道,下边有墙坝,也多次联合城管部门查看了之前的照片和现场情况。随后,九渡河镇政府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片区域是村民自建用于停车和存放物品,并非经过审批的停车场。经区、镇城管执法部门现场确认,停车区域确实侵占了河道,属于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将研究处理办法。

点位3  房山区中窖村

数百米河道被占 “泄水”仅靠3根管

“现在一看到‘暴雨红色预警’就害怕。今年到目前我们这儿虽还没下大暴雨,但大家都不知道下一次暴雨能否躲过。”房山区南窖乡中窖村多位村民反映,村中河道上方建了房屋、停车场,桥下靠涵洞、管道泄洪,泄洪量受限,一旦遇到大暴雨,村民生命及财产安全便受到威胁。村民希望相关部门拆除河道上方的建筑及停车场,最大限度地保障行洪安全。

8月24日中午,记者自北向南经红南路联络线驶上中窖路南行,不久便看到了位于中窖路东侧的河道。这条河是大石河的一条支流。该条河道宽约10米,窄处也有七八米,河道深约两米,最浅处不足一米。

中窖路同该条河道均穿村而过。记者自村南步行向北查看河道,只见300余户村民居住于河道两侧。为通行方便,粗略估计长约两公里的河道上建有20多道桥,每道桥下或建有涵洞,或仅靠两三条管道泄洪。这些桥宽度不一,有的桥可供一辆机动车通行,较窄的仅能过一辆人力三轮车。桥下排水管道口径每个约1.2米。村民说,看上去管道挺粗的,一旦洪水来袭,泄洪量会严重受限。

房山区中窖村,数百米河道上方建了房屋、停车场,只靠3根管道泄洪。

最让村民担心的是处于河道中间的几栋建筑物及两处停车场。“这段河道有300米长,下面全部砌死,仅靠3根管道泄洪。两年前洪水无处下泄,自河道向外漫灌,导致20余户村民家中进水,我家也进水了,邻居家的房子也被冲刷、浸泡,房墙开裂。”一村民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河道上建筑的墙上写着“接待中心”四个大字,北面建有两处停车场,再往北还盖着几处平房。只有在接待中心南侧、停车场北侧还可看到3根管道,其他地方已无法分辨河道的痕迹。“本来宽约10米、深约2米的河道被砌死,仅靠3根管道泄洪,就像一根毛细血管,普通人也能看出河道的泄洪能力已严重受限。”一村民说。

建在河道上的“接待中心”。
河道上修了停车场。

河道中间还建有一个村民说的小水库,水库西侧架着铁丝网,上面挂着南窖乡政府的“禁令牌”,牌子上明确写着:请勿在行(蓄)洪通道内捕鱼、游泳滑冰、野外用火、挖沙取土、非法侵占、倾倒垃圾。村民说:“明明禁止非法侵占,可这条长300米的河道几乎全部被侵占。”

8月25日下午,记者先后同中窖村村委会及南窖乡政府取得联系。村委会一负责人回应称,建在河道上的接待中心前身是一家便民超市,已建成多年。“当初将停车场建在河道上是因为村庄平地较少,有利用平地的想法。”该负责人表示,前不久他们也向相关部门提交了申请,请求对河道进行整治,但目前还未获批。该位负责人还说,若想拆除停车场及河道上的建筑,村委会还缺少相应资金。

当日,南窖乡政府一工作人员表示,会将记者的问题上报,待现场核实后回复。但截至发稿,记者未收到相关回复。

专家观点

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徐宗学认为,河道行洪能力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村民及属地政府、有关部门有义务通力协作,保障泄洪通道畅通无阻,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对于影响河道行洪的违建不能得过且过,一定要把人民生命安全置于首位,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让渡全体村民的生命安全。

对于河道违建,徐宗学认为应当以“零容忍”的态度及时处理。不能因为执法成本高、处理难度大等原因推诿卸责。属地政府应当协同水务部门以及具有执法权的相关部门联合执法,不能仅仅告知了事。

同时,属地政府及水务部门要明确河道管理范围,做好综合研判,充分发挥“河长制”的作用,定期巡查,“河道可能几十年都没有经历洪水了,有人会产生与其空置浪费不如开发利用的想法。一旦发生洪水,行洪受阻,水位升高,就会给当地百姓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徐宗学认为,清除河道违建就是防患于未然,不能为了眼前利益损害长远的根本利益。

暴雨洪水的发生具有周期性和不确定性,“目前人类的认识水平有限,很难准确预测下一次洪水什么时候会出现,因此必须畅通河道,未雨绸缪,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他建议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河道周边村民、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防洪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从源头上坚决杜绝违规占用河道的行为。

京报融媒工作室

编辑:成进羽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