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永续:他们的“赶考”记忆|第31期·我的父亲罗章(上)
2025-08-27 19:4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编者按为全方位呈现香山革命纪念馆在追溯党的“赶考”实践历程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深入挖掘“赶考”历史背后的深厚底蕴与精神内核,香山革命纪念馆精心策划了《对话・赶考》栏目。本栏目立足互联网空间,致力于构建全面的“赶考”历史叙事体系。通过整合利用香山革命历史口述文辑、馆藏革命文物史料故事等,以图文、音频等形式,生动展现重点文物背后的故事,拉近观众与历史的距离,实现与历史的深度对话,真切触摸到那段峥嵘岁月的炽热温度,深刻感受到先辈们在“赶考”路上的坚定步伐与奋斗精神。

今天,让我们翻开《香山如磐 红色永续——香山革命历史口述文辑》一书,聆听革命后代讲述那些历史细节和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一同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香山革命岁月,感悟“赶考”初心,传承红色基因。

口述人:罗章之子罗海曦

父亲是从三五九旅中走出来的英雄模范,新中国成立后,他受命驻扎兰州,负责指挥驻上海、北京、西安、天水、酒泉等地的办事处,为驻新疆部队及兵团办理人员调集、物资筹措、运输、保卫等各项事宜,为新疆和平解放和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让我们一起倾听罗章之子罗海曦讲述“我的父亲罗章”。

我的父亲出生于江西省万载县梅源乡一个贫苦佃农家庭,在大革命时期就离开家乡,14岁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父亲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时期,参加无数激烈战斗,屡立功勋,20多年的战斗生涯中,父亲信念坚定,不怕苦难,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接受了革命斗争的严峻考验。

保卫陕甘宁,保卫延安

抗日战争期间,父亲所在的红六军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名为第十八集团军)第一二〇师三五九旅。1937年11月,在中共冀西特委负责人栗再温等大力支持下,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在华北抗日前线得到新兵补充,随即成立了“平山独立团”。平山团是八路军部队首次到平山扩军,与平山县委共同动员发动,由清一色平山子弟组建的队伍。全国抗战初期,平山人民响应党的号召,动员全县2500名青年人加入抗日队伍,其中1800人加入了平山团。在平山团组建过程中,平山全县700多名党员,就有200多名带头参军,青年党员几乎悉数参加,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1938年1月,平山团改编为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七一八团。父亲和陈宗尧这两位红军时期的亲密战友分别担任该团第一任团长和政治委员。

▲1937年11月,“平山独立团”成立,河北省平山县广大青年党员踊跃参军。

1938年1月,平山团在山西崞县上阳武装整训结束后,平山团第二营和第三营在陈宗尧团长和父亲指挥下,在田家庄伏击日寇一个由原平开往崞县的中队,前后夹击,全歼敌人。这是平山团打的第一仗,显示了平山新兵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为日后连续打胜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第七一八团补充完成后两个月,他们开赴战场,和第一二〇师等其他部队一起参加了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1938年2月下旬,日本侵略军集中日伪军万余人从长城向南,向陕甘宁边区进攻,日寇相继占领偏关、河曲、保德、神池、宁武、五寨、岢岚七个县城。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命令第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和三五八旅一起消灭日军,收复失地。

奉贺龙师长之命,三五九旅冒着刺骨的寒风,长途跋涉,越过汾河,一路跋涉,星夜开往晋西北。3月7日,第三五九旅主力立即从崞县急行军赶到岢岚,将敌军黑田旅团千田联队围困在县城里。父亲说岢岚是非常难打的一个地方,城是石头砌的,城门是铁皮包的,同时城内共有敌军1000多人,八路军在没有重炮的情况下进行城市攻坚作战非常困难。三五九旅采取把县城的东西南全部包围起来,并且控制城内敌人水源的战斗策略。当时,岢岚县城南有条河叫岚漪河,是县城里的唯一水源,第三五九旅包围县城后随即控制了水源,由于长期缺水,日军只在城内待了三天。10日下午3点,日军开始逃跑。王震旅长指挥三五九旅其他战士旋即跟踪追击,当时王震旅长判断日军不太敢走夜路,跑不了多远,因此父亲他们晚饭也顾不上吃就一直追日军,父亲说当时他拿了两个烤熟的土豆,一边追一边吃。经过艰苦激战,日军被歼灭于三井镇。3月31日八路军夺下宁武,4月1日,被日寇侵占的七座县城全部胜利收复,日本侵略军被击回原出发线。这次战役是全国抗战初期正面战场作战中唯一一次将日军战线推回的经典战例,是城市攻坚作战的典范。

1938年底,日军制定了中攻武汉、南取广州、北围五台的全面进攻战略部署。日本当时在五台山驻扎了两个师团、两个旅团,大概三万多人。1939年5月9日,日军独立第三、第九旅团各一部共5000人企图歼灭八路军主力,拿下五台山,然后向东下山直接威胁阜平,合击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平山团联合第七一七团,配合地方武装在山西上下细腰涧歼敌战中持续作战五天五夜,歼灭日本兵700多人,俘虏11人,缴获山炮、重机枪、步枪及战马百匹。父亲他们将这些缴获的战利品统一拍照,把照片送到延安毛泽东手里。毛主席看了之后非常高兴,在上面题词“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之胜利品”并且签名,用题了词的照片给部队战士鼓舞士气。5月20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发布命令嘉勉第七一八团,嘉勉令说:“平山团历来作战勇敢,素有盛名……是平山人民的优秀武装,是边区人民的优秀武装,是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28日,《抗敌报》发表《学习平山团的模范 充实边区子弟兵》的社论,号召边区群众向平山团学习。《晋察冀日报》也写了一篇报道专门宣传这次作战。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失陷后,日本侵略者停止了向国民党战场的战略进攻,逐渐转移其主要军事力量对付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与此同时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不断掀起反共高潮,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并停发了我军的军费。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致电一二〇师师长贺龙,指出要调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部队来保卫延安,例如三五九旅。1939年8月,为加强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安全,三五九旅奉命调回边区。父亲及随行人员由华北前线冀中、雁北行军27天共750公里,急返延安,沿黄河布防,驻守延安的东线和南大门。在回师边区的两年多时间里,父亲和战士们进行了大小战斗数十次,粉碎了日军强渡黄河的企图,反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挑衅,保证了边区的安全。毛泽东在接见三五九旅部分指战员时说:“你们三五九旅在王震同志的领导下,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你们到了东边,东边就安全;你们到了南边,南边就安全;这次你们又到了北边,北边也安全了。总之,不管你们走到哪里,都没有辜负党中央和边区人民的重托。”

来源:《香山如磐 红色永续——香山革命历史口述文辑》

文章作者:文物征集研究部 · 王梦妮

史实审核:文物征集研究部 · 王梦妮

编辑:信息资料部 · 颜欢

制作:网络编辑部


作者:

香山革命纪念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